-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释清华简《耆夜》中的“夜”字.doc
釋清華簡《耆夜》中的“夜”字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
清華簡《耆夜》“夜”出現次“王夜爵酬畢公王夜爵酬周公周公夜爵酬畢公周公夜爵酬王”寫在最後一支竹簡背面的篇題“耆夜”
王寧先生認為:
《耆夜》中的“夜”當讀為“舍”,“夜爵”就是“舍爵”,謂在飲至中於爵中倒滿酒而飲之,故篇題“耆夜”即“耆舍”,乃“戡耆歸來舍爵飲至”的省語。
姜廣輝先生疑爲“卒”字誤寫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注釋説:夜,古音喻母鐸部,在此讀爲舍爵之舍,舍在書母魚部,可相通假。或説讀爲《説文》的字,音爲端母鐸部,該字今《書·顧命》作咤”,訓爲奠爵,與舍爵同義。裘錫圭先生讀爲“舉”
季旭昇先生讀爲“”、“舉”、“舍”的之後,認爲三説似都可以説得通,但尚難定論
陳偉先生贊成將“夜”讀爲“舍”,補充證據,并進而説明“夜(舍)爵”的含義《耆夜》中的“夜爵”應該讀作“舍爵”;“舍爵”是祭祀神靈的儀式,竹書中,武王和周公都是先祭奠文王,再相互酬唱;篇名則相應讀作“耆舍”。王占奎以為,耆夜之夜,通輿,輿通舉。舉是滅、取。耆夜就是黎滅、黎被取。簡文對於飲酒過程的敘述極其簡略,沒有類似後世飲酒禮制的繁複內容,只有上述出現“夜”字的四句話。另外,雖然簡文開頭點明飲至的地點為“文太室”,但後文也沒有和祭祀有關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武王和周公所作之歌的具體內容(釋文參考了各家意見,不具引):
王夜(爵)(醻)縪(畢)公,作歌一終,曰《樂樂旨酒》:“樂樂旨酒,宴以二公。紝(任)(昵)兄弟,庶民和同。方(壯)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飲),後(爵)乃從。”
王醻畢公,作歌的主題為讚美兄弟,說他們值得信賴,能肩負國家重任。這是因為畢公作為武王的兄弟,可能是這次伐耆的主將,功勞最大。
王夜(爵)(醻)周公,作訶(歌)一夂(終),曰《(輶)(乘)》:“(輶)(乘)旣(飭),人備(服)余不(被)(胄)。士奮刃,殹(繄)民之秀。方(壯)方武,克(燮)(仇)(讎)。嘉爵速飲,後爵乃復。”
王醻周公,作歌的主題為讚美參加伐耆的戰士,說他們奮勇爭先,能戰勝敵人。
周公夜爵(醻)縪(畢)公,作訶(歌)一夂(終)。曰《贔贔(熒熒)》:“贔贔(熒熒)戎備(服),(壯)武(赳赳)。(宓)情(靖)(謀)猷,(裕)惪(德)乃救(求)。王有脂(旨)酉(酒),我憂以(拂)。旣醉又(侑),明日勿稻(叨)。”
周公醻畢公,作歌的主題為讚美伐耆戰爭的勝利,說鎮撫了亂敵,獲得了安寧。周公在這次作歌的最後,提出“旣醉又侑,明日勿叨”,為下文《蟋蟀》詩“康樂而毋荒”的告誡埋下了伏筆。
周公或夜爵(醻)王,作祝誦一夂(終)。曰《明明上帝》:“明明上帝,臨下之光。不(丕)顯來各(格),(愔—歆)厥(禋)明(盟)。於……月有(成)(轍),歲有(臬)行。作茲祝誦,萬壽無疆。”
周公醻王,作歌的主題為讚美上帝的佑護。歌中雖然有“歆厥禋盟”的話,但主要是對上帝保佑此次伐耆成功表示感謝。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宴飲的主題就是慶祝伐耆成功,這是一次歡樂的慶功酒會。
周公秉爵未飲,(蟋)(蟀)(趯)(陞)于尚(堂),〔周〕公作訶(歌)一夂(終)。曰《(蟋)(蟀)》:
“(蟋)(蟀)在尚(堂),(役)車其行。今夫君子,不憙(喜)不藥(樂)。夫日□□,□□□忘。母(毋)巳(已)大藥(樂),則夂(終)以康。康藥(樂)而母(毋)忘(荒),是惟良士之(彭彭)。
(蟋)(蟀)才(在)(席),歲矞(聿)員(云)茖(暮)。今夫君子,不憙(喜)不藥(樂)。日月其(邁),從朝﨤(及)夕。母(毋)巳(已)大康,則夂(終)以(祚)。康藥(樂)而母(毋)〔忘(荒)〕,是隹(惟)良士之愳愳(懼懼)。
(蟋)(蟀)在舒(序),歲矞(聿)員(云)□。□□□□,□□□□。□□□□,〔從(冬)〕﨤(及)夏。母(毋)巳(已)大康,則夂(終)以愳。康藥(樂)而母(毋)忘(荒),是惟良士之愳愳(懼懼)。”
關於《蟋蟀》詩的主題,學者們意見較多,我們不准備展開討論。總之,在這歡慶的時刻,周公反復提醒大家:“康樂而毋荒”,反映了他清醒的頭腦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看完簡文內容,再來復核諸家考釋意見,就會發現讀“?”、“舍”武王和周公都是先祭奠文王,再相互酬唱季旭昇季旭昇他沈欽韓在《春秋左氏傳補注》卷五·文公十八年“歸舍爵而行”條説:“告奠于廟而去也。定八年傳‘子言辨舍爵于季氏之廟而出’,與此同。杜預謂飲酒訖者,鄙辭也。”(《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74頁)日本學者竹添光鴻則針對定公八年記載説:“‘舍’讀如‘舍奠’之‘舍’。季氏三廟,故曰‘辨’,實爵釋于祖禰之前,蓋以告別,非自飲也。”對這兩處“舍爵”,楊伯峻先生贊成沈欽韓的説法,認爲“辨舍爵”是“徧實酒于爵,以置于祖禰之前,此古人將出奔告別之禮。”(《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第630、1570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