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导游词(十一).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导游词(十一).pdf

江西青悠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花径  各位游客朋友,离“飞来石”不远,就是著名的“白司马花径”。现在,我 们要去“白司马花径”游览。  “白司马”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要说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知道的人就 太多了,白司马就是白居易,“司马”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就是今天九江的官 职,白司马花径与白居易有紧密的联系。  啊,看,一个多么美丽的湖出现在我们面前,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如 琴湖”,她的形状很象一把提琴,美国一位记者就写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小提 琴镶嵌在庐山的怀抱中。湖的名字还有另一重含义,清澈的泉水从青山、密林中 淌来,汨汨流淌的声音清脆动听,如同琴声一般,湖旁的石块上就刻有“如琴可 听”4 个大字。如琴湖真美,有了湖,环湖的青山就显得更加雄伟,更加精神; 有了山,湖水才显得更加妩媚,更加娇柔。山水相依,就象阴和阳一样不可分离。 如琴湖建于1961 年,水域面积11 万平方米,蓄水量100 万立方米。它是白司马 花径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琴湖与第四纪冰川也有密切关系,飞来石是冰川运动的产物,如琴湖也是 冰川运动的产物,蓄水的巨大凹地地质学上叫做“冰窖”,是储冰的地方,冰雪 融化后,便形成了巨大的凹地。  现在我们来看花径石门。石门横额刻着“花径”两个大字,两边石柱上刻着: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右边石柱上一侧还刻有“白乐天咏桃花处”。这座石门 建于1929 年,是由题写横额、对联的李凤高和著名诗人陈三立等人筹资兴建的, 和石门一起修建的还有花径亭、景白亭。这一组建筑初步奠定了“白司马花径” 这个著名景点的基础。  我们先来说说白居易在此咏桃花、写诗的故事。白居易是公元815 年被贬到 九江来司马的。在此之前,他在京城长安陪伴皇帝的太子读书,向太子解答各种 疑难问题。当时唐朝已处衰败时期,宦官专权,统治十分黑暗残暴。815 年元月 的一天早上,上朝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分别被人刺死、刺伤,朝野震惊。 白居易当时是“东宫宫官”,按朝规是不许过问朝廷之事的,但他按捺不住极度 的悲愤,当即向皇帝上书,要求立即追捕凶手,严查幕后指使人。早就对白居易 喜欢仗义执言极为不满的宦官抓住这个把柄,向皇帝进谗言,说朝廷大臣们尚未 上书,他这个明文规定不许过问朝政的人倒先来上书,是明显的对朝规的蔑视, 也就是对皇帝的不尊。皇帝大怒,当即下旨,将白居易贬为江夏刺史,逐出京城。 皇帝还不消怒,又追加圣旨,将还在路途中的白居易再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 “司马”是个毫无实权的小官。  白居易在江州,心情十分郁闷。第二年的初夏时节,他上庐山游览,住在大 林寺,大林寺就在如琴湖的旁边,现在已毁坏了。他看见大林寺旁的山坡上,一 大片桃花刚刚盛开,十分美丽,而此时,山脚下的春花早已凋谢了。白居易又惊 又喜,不由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通过山下春花已尽、山上 桃花刚刚盛开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埋怨山下春天走得太快、没想到在庐山又 遇见春天的喜悦心情。  白居易咏庐山桃花诗很快流传开来,很多人慕名前来庐山大林寺欣赏桃花, 这里也慢慢被人叫做“白司马花径”。清朝诗人查慎行公元1698 年上庐山游览, 在游记中写道:“上大林寺,乐天先生曾游此见桃花,今犹称白司马花径”。由此   1 / 2    江西青悠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可见,“白司马花径”之称由来已久了。但是清朝之后,大林寺逐渐衰败,桃林 也无人管理,桃树渐渐衰老、枯死,游人也越来越少,白司马花径也慢慢被人冷 落、遗忘了。  白司马花径的重新兴旺,和一块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被发现有密切关系, 这块巨石现在收到精心保护。现在我们去看这块石刻,再接着讲花径的故事。  我们现在来到花径亭,亭子底部就是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1929 年5 月的一天,在庐山居住的文人李凤高与朋友一行在此游览,发现路旁一块被石工 挖出的巨石上有字,马上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是“花径”两个正楷大字,可惜 边款已被毁坏,无法确定题刻者是谁。李凤高请来居住在庐山的大诗人陈三立、 大学者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