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母校黑板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难忘母校黑板报.doc

难忘母校黑板报 1975届高二1班 王丹彦 岁月如梭,年少如歌。走出母校大门弹指三十年了,每当回忆在101中的五载时光,总有太多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其中一道终生难忘的风景线,就是一进校园南楼东门左右两边的黑板墙报。 黑板报的“忠实粉丝”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对写写画画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新生入学第一天,就看到南楼东侧的黑板墙报上书写着非常苍劲有力的空心美术体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美术字的四周还用粉笔画了许多花朵和彩带。这醒目的十二个大字和10l中的传奇校史,构成了母校给我的第一课。从此我每天上课都要从南楼东侧走过,这面墙上的黑板报,也在不知不觉中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静心回想,当初最先吸引我留意的,并不是高年级同学在黑板墙报上写的文字内容,而是文章四周的小花边和刊头画,只要我一发现喜欢的就要上前看个明白,过不了几天,我们班的黑板报上就可能有我的“活学活用”。渐渐地,我成为这面黑板墙报的“忠实粉丝”,上面的装饰和文章都常常是我和同学们议论品评的内容。遇到很漂亮的一期墙报被大雨淋得面目全非时,尤其是遇到一次次“紧跟革命形势”的大标语或大字报、让好端端的一期新墙报全军覆没时,我总免不了要暗叫倒霉。到后来我作为校团委分管宣传的副书记,出好每周一期的南楼东墙黑板报,变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为了让南楼黑板墙报工作不负众望,我可谓“煞费苦心”。记得一次我在老北京图书馆意外发现那里的十几块黑板报不论是版式设计还是插图装饰都精美无比,相比之下,以前我们自鸣得意的“作品”简直成了小学生的小玩弄了,我才知道原来黑板报可以出成这个样子!于是我立即和北图团委联系,组织全校团支部宣传委员专程前往北京图书馆参观学习,和那里的共青团兄弟姐妹们切磋技艺、座谈交流。大家回来后都感慨良多,摩拳擦掌,心气大增! 我还记得当时一鼓作气,又先后组织了采访北京十一学校和“反潮流小英雄黄帅”所在的中关村一小等活动,还购买了不少黑板报美术参考书。 或者,正是我当年作为黑板报“忠实粉丝”的意气风发,敢想敢为,才极大地煅练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交流过程中,我的组织宣传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奠定了我日后在宣传领域的从业基础。 “黄金组合”架起“101风景线” 随着在校团委工作的不断深入,后来我又采纳大家的建议,把各年级的“能人”组成了校团委重点黑板报小组。当时我们年级的吴江、王彦、刘爱珍同学等,都是黑板报小组的中坚分子。吴江同学很善于总体版式设汁,不论是大刊头还是小插图,她都有拿手好戏,吸引同学眼球的创意多多;王彦同学不仅写美术字是把好手,而且才思敏捷,出个醒目标题或缩编过长的文字稿都是又快又好;刘爱珍同学的小楷书写则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再加上我这个“万金油”,用现在的流行语讲,我们堪称是“黄金组合”。 记得当时为了追求力所能及的最佳效果,我们常常干到晚霞散尽天擦黑。检查团委工作的刘桂英老师曾几次关切地走过来询问:“还干呐!”。每到星期一,我们都会忘了前一天若干小时的辛苦,激动地期待着各年级同学们的反映。如果出现成群扎堆的同学在黑板墙报前久久不散的风景,我们的心就都乐开了花儿。 黑板报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了时代的足音,并逐渐形成了10l中学的一道风景线。当年我们曾经给它起过很多个名字:“团兵战报”、“国庆专刊”、“五·四特刊”、“三夏战报”、“学工学农战报”、“教育革命特刊”、“校史联唱特刊”、“团体操特刊”等等。 还记得那时我所在的高一1班是教育革命试点班,在班主任胡大同老师的放手支持下,我们团支部的几个支委分别带一个小组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实践出真知”。期末考试不进考场答题做卷,而是数学小组给生产大队算年终盈亏账目,物理小组帮助生产大队修了一台拖拉机,化学生物小组学会几种针灸方法在红医站治了几个病人,而我所在的语文小组则是体验农村劳动生活,写了几个独幕活剧剧本,我执笔的剧本名字叫“这一课”,写的是起猪圈的笑话等。 后来,同学们把这些下农村的感受登在南楼黑板墙报上,立刻在全校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热点”。后来我们又试行了共青团辅导员制,我们教育革命试点班的共青团员们两人一组,分别下到初一、初二的“闹班”协助班主任工作,再把这些班同学的进步情况登在黑板墙报上,大家都争着看。 现在回想起来,黑板墙报的工作锻炼了我们的多方面素质。在一次次的出报活动中,我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对101人的“传统”和“光荣”有了自己的感悟,也为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挑战自我、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吃苦奉献、创新、担当、自信的品质根基。而就我而言,黑板报之缘竟延展成新闻工作之缘,我先后在广播电视媒体做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编审和节目监看等工作,直至今天。 感谢母校培育之恩!恭贺母校六

文档评论(0)

shengy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