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煤层气储层研究的若干进展木
黄孝波1’2,李贤庆1’2,王萌1’2
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煤层气是储存在煤层之中的一种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天然气。煤作为煤层气的储层,具有两个方
面的特征:一是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容纳气体的能力,二是具有允许气体流动的能力。煤储层厚度、
孔渗性、含气性、吸附与解析特性以及煤地质特性等,是煤层气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国
外相比,由于成煤作用时间早,经历的构造期次多,造成我国煤储层地质条件复杂,研究比较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在煤层气储层研究上取得长足的进展,现作如下简要阐述。
1.煤储层孔渗性研究
煤岩既有大量的微孔又有显微裂隙和宏观裂隙,可以简化为“双重孔隙”结构模型或“三元裂
隙一孔隙”结构模型。煤储集层的孔隙性包括孔隙度、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等,受煤级、
煤岩组成、煤层结构等因素影响很大。煤层气的吸附以及扩散、渗透能力都与煤储集层的孔隙性密
切相关。煤储集层的基质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集场所,宏观裂隙(外生裂隙)是煤层气的运移通道,
而显微裂隙(割理或内生裂隙)是沟通孔隙和宏观裂隙的桥梁,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扩散
渗流通道(姚艳斌等,2007)。
2.煤储层储集特性研究
煤层的含气性是决定煤层气产能及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含气梯度是用来衡量煤层含气性与埋
深的一个函数,目前有两种模式:指数型变化模式和多项式变化模式(王国玲等,2009)。
煤的吸附于解吸特性是决定含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煤层气以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三种
基本形态保存在煤岩之中,其中以吸附态为主,占70—95%,游离态占5—20%,溶解态极小。这三种形
态是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取决于煤岩的变质程度、埋深和赋存环境等。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最为敏感的因素。温度对解吸起活化作用,温度越高,
游离气越多,吸附气越少。气体的吸附性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煤层压力加大时,煤中节理宽
度变大,煤中气体发生吸附现象,这是一个完全可逆的过程,即当裂缝中压力下降时,气体从基质
中解吸出来,若裂缝压力再上升,气体又会重新吸附。小孔和微孔孔容与比表面积的分布决定了煤
层解吸过程的阶段性,吸附于小孔内表面的气体首先解吸,且效率较高,其次吸附于微孔内表面的
气体解吸,解吸效率取决于微孔的封闭性。微孔与小孔的分布是影响煤储层气体解吸阶段性、解吸
效率和解吸量的重要因素。李景明等(2008)研究认为,煤层气解吸率一般40%左右,多小于70%,
主要与煤层原位含气量和储集层压力等因素有关,指出煤层形态、温度、煤阶、灰分含量、含气量、
割理发育程度、沉积环境与煤岩类型是影响煤岩吸附/解吸时间的主要因素,解吸时间的长短对煤岩
颗粒尺寸极为敏感,颗粒直径越小,解吸时间越短。
3.煤储层的煤地质学研究
煤的变质程度(煤级)对煤储层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钟玲文等(2004)在实验中发现:
镜质组含量大于60%煤的吸附量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有如下特征:①镜质体反射率在0.5-1.2%范围内
变化时,随着煤化程度增高,吸附量减小;②镜质体反射率在1.2-4.0%范围时,吸附量随着煤化程
度增加而增加;③镜质体反射率超过4,o%,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吸附量急剧变小,直至很少吸附或
基本不吸附。陈振宏等(2008)从煤岩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上解释了不同煤阶的煤储层对煤层气的
吸附/解吸特征差异的原因。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科研课题(SKLCRSWlOB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YMOI)资助
573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煤阶煤的形成都与构造热事件有关,高煤阶煤储层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岩
浆侵入到煤系地层,对煤层产生接触热变质和区域热力变质作用。一方面使煤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芳香族稠环的缩合程度提高,烷基侧链及含氧官能团脱落分解,煤的变质程度提高,镜质组含量增
加,挥发分降低。另一方面使煤中有机质挥发,留下很多密集成群的浑圆状或管状气孔,提高了储
层的孔隙度;煤基质收缩,产生收缩裂隙;岩浆侵入的动力挤压,产生的外生裂隙与割理叠加,使
煤层裂隙性质、规模发生变化,裂隙度提高,渗透性增强。尤其是靠近侵入体的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性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现状.pdf
- 慢性弓形虫感染与正常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pdf
- 慢性前列腺炎虚证的研究心得.pdf
- 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初探及验案分享.pdf
- 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临床分析.pdf
-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36例临床分析.pdf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pdf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原发病关系.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与基因型分析.pdf
- 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思路与设想.pdf
- 《传统文化节日商业化对高中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提升中的环保理念与措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在教育文化资源推广中的应用研究——以区域教育文化建设为目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实验设计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资优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共享与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成因、防治技术与施工组织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辩论赛封面设计规范.pptx
- 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历史故事的挖掘与传承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