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试行)
本指导意见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特点和生态条件而制定,旨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棉花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和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
同一种植区域应选择统一品种。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中选择短果枝、株型紧凑、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纤维较长且强度高、抗病抗倒伏、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棉花品种。
(二)种子处理
严把种子质量关。机械直播应选用脱绒包衣棉种,要求种子健籽率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种子纯度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播种前晒种2~3天,以提高出苗率。
(三)土地准备
1. 机采棉田块应选择集中连片、肥力适中、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业规模上,摘锭式采棉机一般要求地块长度在500~1000m,面积在100亩以上;指杆式采棉机一般要求地块长度在200~500m,面积在30亩以上。
2. 严格掌握平地质量。茬灌地坚持在犁地以后和除草剂封闭前复平,要求地面高度差在5cm以内。
3. 注重耕翻质量。作业前要填沟、平高包,做到及时平整;棉田四周拉线修边,做到边成线、角成方;机力粉碎棉秆,拾净残茬并带出田间;田间不得有堆积的残根、残物及其它影响机械作业的杂物。
4. 耕翻深度在25cm左右(误差不得超过±1.5cm);行走端直,扣垡平整,翻垄良好,覆盖严密,无回垄现象;地表无棉杆。
5. 播种前土地应做到下实上虚,虚土层厚2.0~3.0cm,有利于保墒、出苗。
二、栽培
(一)种植模式
同一机采棉区域内,统一种植密度和种植行距配置,播种密度应6500株/亩(穴盘和钵体苗移栽可参照执行),以便机械化采收作业。适合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种植行距为76cm(或81cm、86cm、91cm任选一种);指杆式采棉机对行距无特殊要求,以等行距为佳;株高一般控制在80~100cm。
(二)机械直播
机采棉地块播种要求统一时间、统一品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采用精量播种机,铺膜、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播量1~2kg/亩,播种深度2~3cm,覆土厚1.5~2cm,出苗株数要不少于6500株/亩。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不漏行漏穴,空穴率3%。使用1.2m宽地膜,单行76cm(或81cm)等行距1膜2行;71+10cm宽窄行为1膜4行。覆膜紧贴地面,要求松紧适度、侧膜压埋严实,防止大风揭膜。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定苗时间掌握在两片子叶展平后开始,1~2片真叶时结束。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健苗,1穴1株,严禁留双株。遇雨后及时适墒破除板结,及早进行人工辅助放苗。
(二)水肥管理
棉花生育期间的水肥管理,应依据各生育时期需水需肥特性、土壤水肥状况和棉株形态特征综合确定。根据机采棉要求早发早熟的生长特点,前期重施底肥促壮苗,中期重施花铃肥保稳长,后期少施肥。确保中部集中成桃、集中吐絮,并使棉花长势均匀一致,有利机械采收。
棉花追肥用耕播犁双箱施入,施前将肥料过筛,做到施足、施均匀、不漏施。初花肥:一般棉田在头水前5~7天,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0kg,施入深度10cm以上。花铃肥:7月20日后每亩施尿素10kg。后期不再追肥。棉花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基本同步,前期宜早灌,后期不灌。建议机采棉田轻培土或不培土。
(三)杂草防治
杂草是影响机采棉采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棉花生育前期,主要依靠播前喷除草剂和地膜覆盖抑制杂草生长。中后期喷施棉田专用除草剂及时除草。
(四)适时打顶
根据棉花的长势、株高和果枝数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0~20日,并按机采棉采摘顺序进行作业。早采的早打,晚采的晚打,最终应控制棉株高度≤100cm。
(五)化学调控
1. 株型控制
机采棉要求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20cm以上,因此应适当推迟头遍化调的时间。一般蕾期(8~9叶期)每亩用缩节胺1.0~2.0g,初花期用2.0~3.0g,盛花期用4.0~6.0g,打顶后用6.0~8.0g,株高要求控制在70~100cm。黄河流域雨水时空分布不均,需密切根据棉田墒情掌握化控时间和化控量,以塑造相对紧凑的株型,并促进集中结铃和吐絮。
2. 脱叶催熟
脱叶催熟效果直接影响机采棉花的品级、加工、储存质量和实收产量。应科学把握喷药时间、气温变化和脱叶催熟剂用量。
脱叶催熟剂用量选择:一般每亩使用脱落宝(50%可湿性粉剂)20~40g+乙烯利(40%水剂)100~200ml+水60kg进行喷施。
喷药时机选择:(1)田间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60%,棉花上部铃的铃龄达40天以上;(2)采收前18~25天,连续7~10天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