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台湾文学 与杨逵的创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年代台湾文学 与杨逵的创作.ppt

30年代台湾文学 与杨逵的创作 岁涵 30年代台湾文学概述 新文学社团及重要文艺刊物 30年代初,台湾新文学逐渐走向成熟。 1927年8月1日,《台湾民报》由东京迁入台湾,改为周刊,1930年3月,改名《台湾新民报》 。 《台湾新民报》还参与了1930——1931年的“台湾话文与乡土文学大论战”。 黄石辉于1930年8月在《伍人报》发表《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一文,力倡“用台湾话做文,用台湾话做诗,用台湾话做小说,用台湾话做歌谣,描写台湾的事物”。 郭秋生于次年7月7日,在《台湾新闻》连载发表《建设台湾白话文—提案》一文 。 30年代中期新文学运动进入高潮与走向成熟,是以台湾文艺联盟(简称“台湾文联”)的成立为标志的。 创作概况 30年代台湾文学在质与量上都有长足进步。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杨华的《薄命》堪称佳作,并被胡风译编入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山灵》(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初版),受到祖国文化界的瞩目。 杨逵:“压不扁的玫瑰花” 生平简介 杨逵(1905——1985),原名杨贵,笔名杨逵、杨建文等。1905年10月18日出生于台湾台南县新化镇。 主要作品及创作思想 杨逵的文学创作涉借甚广,包括小说,戏剧、评论、散文、但以小说成就最高。 小说主要有《送报夫》(1932),《水牛》(1936),《归农之日》(1936),《模范村》(1937),《鹅妈妈出嫁》(1942),《泥娃娃》(1942),《萌芽》(1942),《无医村》(1942),《春光关不住》(1957);散文多收在《羊头集》中;戏剧创作有《父与子》、《猪哥仔伯》、《剿天狗》、《牛犁分家》等。 他的小说创作主要集结在《鹅妈妈出嫁》里,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强烈民族意识同时,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及朴素的国际主义精神。 代表作《送报夫》 其次,于揭露现实黑暗中,透出理想主义之亮色。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可以说是杨逵所有作品的一大特色。 艺术特色 杨逵的小说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长于刻化人物 如《模范村》中对几个极度贫困农民的穷相的细腻刻化 。 结构颇具匠心 如《鹅妈妈出嫁》 注重象征手法 如《泥娃娃》 后期代表作《春光关不住》(即《压不扁的玫瑰花》)其象征手法的运用更为成功。 *

文档评论(0)

shengy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