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第六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史第六章.ppt

第六章 民国建立与中国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 第一节 概论 所谓报刊政论时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充分发挥报刊政论的作用。 《变法通义》 、《驳康有为政见书》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其二,政治家办报。 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变的标志 : 1、 重视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通讯。 2、 一批名记者脱颖而出 。 一、新闻传播事业的短暂繁荣 (一)历史背景 (二)新闻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 (一)历史背景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p137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二)新闻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 1、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 2、新出版的报纸 3、政党报纸 1、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 “报界的黄金时代”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国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总销数4200万份。 2、新出版的报纸 (1)政权机构机关报:《云南政治公报》 (2)政党机关报:《湖南民报》 (3)民国新贵资阶政客:《西方报》 (4)知识分子:《独立周报》 (5)争取妇女参政报纸 (6)纯商业报纸 3、政党报纸 (1)“同盟会——国民党”:拥护共和,反对专制,对袁世凯、黎元洪有过抑制和斗争,表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革命不彻底性,革命调子日低,甚至泯灭自我 (2)“共和党——进步党” :拥护袁世凯,反对孙中山、临时政府、民主共和,甚至鼓吹封建专制 “政党政治”热(300多个) 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报刊 上海:《民立报》;“横三民”之《民国新闻》(1912.7发起人吕志 伊,总编辑邵元冲),《中华民报》( 1912.7 ,邓家彦) 北京:《国风日报》(同盟会在北京的主要机关报),《亚东新报》(1912.5宋教仁) 广州:《中国日报》(由香港迁入广州) 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 上海:《大共和日报》《民声日报》《东大陆报》等 北京:《少年中国》(黄远生、蓝公武、张君劢) 天津:《庸言》(1912.12 梁启超) 争论问题 ①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 ②实行“超然内阁”制、“人才内阁”制还是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国务院是对总统负责还是向国会负责 ④要不要向外国借款 ⑤建都于南京还是北京 ⑥实行公元纪年还是民国纪年 ⑦要不要遣散民军 自由党《民权报》 1912,戴季陶、何海鸣主编 言论激烈:以暴易暴,惨无人道,欲真共和,重在改造;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民权报》与《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号称“横三民报” 我国的通讯社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 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的远东分社,是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最早通讯社,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社。1904年,广东老报人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中兴通讯社,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通讯社。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传播 (一)袁世凯对各种报刊的控制与收买 (二)报界的反袁斗争 (三)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袁世凯对各种报刊的控制与收买 1、创办御用报纸: 北京《亚细亚报》和上海的《神州日报》 2、收买报纸和报人 3、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 4、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例》、《出版法》 “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刊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多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p143 (二)报界的反袁斗争 国内:上海《民立报》 《民国报》 《国风日报》 《民国日报》 国外:《民国杂志》与《甲寅杂志》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情况 首先是报人、报纸品格低下。 ?其次是报纸言论退化。 ??第三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报刊。 “马路小报”、“鬼报”等 第二节 新闻时代的开拓者黄远生 黄远生,中国近代新闻记者。黄远生,江西九江人,原名黄为基,字远庸,远生是他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生于“文彩秀发”的书香门第之家(一说生于1883年)。21岁时中光绪甲辰进士,成为清末最后一批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无意仕进,以新进士之资格赴日本留学,1909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回国后先在清政府邮传部任职,辛亥革命后脱离官场,从业新闻,成为蜚成于世的著名新闻记者和政论家,是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