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相对地质年代的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以地层的岩石特征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它不考虑其年龄,具有地方性,使用范围有限。划分等级: 群?组?段?层 组是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地名+等级名 如蒲圻群、长兴组、邵东段等。 宇(宙) 界(代) 系(纪) 阶(期) 统(世) 国际地层年表 第四纪(系)Q 新近纪(系)N 古近纪(系)E 白垩纪(系)K 侏罗纪(系)J 三叠纪(系)Tr 二叠纪(系)P 石炭纪(系)C 泥盆纪(系)D 志留纪(系)S 奥陶纪(系)O 寒武纪(系)? 新生代(界)Cz 中生代(界)Mz 古生代(界)Pz 显生宙(宇) 寒冷的冬天无(武)法入眠。 挖(奥)一片碎陶瓷,刨些泥土只(志)够留做一个泥盆。 盆中放些石炭烤火仍觉太冷, 盖上二、三叠被子才觉暖些。 睡得像个猪猡(侏罗)白挨(垩)到天明,忽听到门外传来从古至新第四记(纪)敲门声。 地质年代表 绝对地质年代 岩石中一些元素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同位数, 放射性同位素经过放射衰变,成为同一元素的较稳定的同位素或另一元素的同位素 同位素地质年龄:利用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计算得到的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同位素地质年龄是绝对年龄. 放射同位素的放射衰变速率恒定, 因而其半衰期恒定。确定了现今岩石中母同位素和衰变产生的子同位素的原子数, 即可根据半衰期计算出岩石从形成时到现今的年龄: t =1/λ Ln (1+D/N) t 衰变时间(年龄); λ 衰变常数; D 子原子数;N 母原子数 绝对地质年代 同位素测年 同位素 在自然界中的比例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衰变产物 232U 人造 68.9年 α衰变及自发分裂 5.414 228Th 233U 人造 159,200年 自发分裂及α衰变 4.909 229Th 234U 0.006?% 245,500年 自发分裂及α衰变 4.859 230Th 235U 0.72?% 7.038×108年 自发分裂及α衰变 4.679 231Th 235mU 人造 约25分钟 同质异构转变 1 ?Kr-92,Ba-141,2个中子 236U 人造 2.342×107年 自发分裂及α衰变 4.572 232Th 236mU 人造 121×10-9秒 自发分裂(0.013?%) 1 ? 236mU 人造 120×10-9秒 同质异构转变(87?%)自发分裂(13?%)α衰变(10?%) 2.7507.322 232Th 237U 人造 6.75日 β衰变 0.519 237Np 238U 99.275?% 4.468×109年 自发分裂及α衰变 4.270 234Th U-Pb K-Ar Sm-Nd Rb-Sr 14C 207Pb/206Pb 40Ar/39Ar 常用同位素测年方法 国际地层年表 小 结 相对地质年代确立的三个依据 地层接触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表(纪/系一级)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测年) 第一篇小结 课程知识体系 第一篇 (16/48) 1绪论(两部发动机驱动的系统) 2地球的表面形态与物理性质 3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球的物质组成(矿物+三大岩) 5地质年代 第二篇 6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 7板块运动 8构造变形 第三篇 9风化作用 10风的作用 11地面流水作用 12地下水作用 13海洋和湖泊作用 14冰川作用 第四篇 15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 流体地球 行星地球 固体地球 社会地球 第一篇内容 1 绪论(含地球内外动力系统) 2 地球表面形态 3 地球的物理性质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5 地球的物质组成(元素、矿物) 6 地质年代 1.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也称为历史分析与现实 对比原则:19世纪初期,由达尔文的好友、英国地 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首先提出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现在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结果,一般可以与地史时 期类比。 2. 地球内外动力系统 Physical Geology 自然界能够引起固体地球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营力: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可分为外(动)力和内(动)力 地质动力的来源: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太阳能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生能源 3.地球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geoid)间接表示,假想的、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延伸所构成的封闭曲面,是重力等位面。 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137km;极半径:6,356.752km ) 4.地球表面的形态 大陆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 海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