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十七年散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十七年散文.ppt

十七年时期散文 当代散文的概念 20年代——散文小品:鲁迅先生提到“散文小品的成功,几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30年代——杂文和报告文学:主要受战争及政治时局的影响 钱理群先生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论到:三十年代散文的功能多向发挥,散文创作五光十色,流派纷吴,将五四时期所开创的现代散文推上了成熟的阶段。 40年代——通讯、报告和特写:“反映生活”“包含个人体验,表达个人价值”“一切的文艺刊物都以最大的地位(十分之七八)发表报告文学,读者以最大的热忱期待着每一篇新的报告文学的刊布;既成的作家(不论小说家或诗人或散文家或评论家)十之八九都写过几篇报告” 50年代散文两大主题 第一是对“新时代”的歌颂,对当时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李若冰、华山表现大西北(柴达木盆地、祁连山等)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柳青、秦兆阳有关50年代农村合作化的特写。 50年代散文两大主题 第二是表现朝鲜战争的英雄行动。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60年代之后,特写与报告文学又有多次高潮 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 孙谦《大寨英雄谱》 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散文小品的复兴 1、1956-1957《散文小品选》 老舍《养花》丰子恺《南颖访问记》姚雪垠《惠泉吃茶记》叶圣陶《洲了三个湖》杨朔《香山红叶》魏巍《我的老师》 这些作品表现了作家回到个人性情、体验上来的努力,并探索着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方式。 老 舍《养花》??? ??????????????????????????????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居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我虽然喜欢吃茶,但对于吃茶一道完全外行。因为我不会吸烟,又没别的嗜好,坐在房间里需要一点淡淡的刺激,所以常常吃茶,久之便成习惯。既是找刺激,所以茶不在好,只要苦香就行;有时兼为解渴,喜欢把大杯倒满,大口大口地吃。古人文章中讥村俗人吃茶只要“浓、热、满”三个字,我正是这种俗人。 但尽管我对吃茶一道很外行,这次去惠山吃茶却决心要仔细地、慢慢地、小口小口地、用舌尖品着滋味吃。许多年来,我不知遇到过多少人,人人都称赞惠山的泉水最美,而且我在许多古人的笔记中也常常见到有关赞扬惠泉的掌故逸闻。 魏巍《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 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 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 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散文小品的复兴 2、1960年代初期——文学界进行“调整”,其中心点是改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题材、风格上提倡有限度的多样化。 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散文的成绩首先表现为“散文作家”成为实体性的概念,并形成了以此为“专业”的作家群 当时被告称为“散文作家”的有:袁鹰、魏钢焰、秦牧、碧野、柯蓝、郭风、何为、陈残云、巴金、冰心、吴伯箫、吴晗、邓拓、翦伯赞等学者。 “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古典诗词和散文对他们的创作所产生重要作用: 讲求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的营造,谋篇布局 上的曲折有致,对语言在传神达意的表现力的 锤炼。 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贡献的作家,作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杨朔《荔枝蜜》 养蜂员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杨朔模式 《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拿着当诗一样写”“常用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1、“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