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现代文学 导言91.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 导言 教学内容: 一、 何为“中国现代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代表性教材 一、何为“中国现代文学” 1、“现代”的内涵: 谈到“现代”,与之相关的概念有“现代性”、“现代化”。现代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概念。 (1)时间意识:直线向前,不可重复的历史时间意识。有一种指向外来的情感性。(2)“现代性”在西方指一种已经完成的状态。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还往往是批判的对象。比如现代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戕害:卓别林。而在中国,现代性始终含有“未来”、“理想”的意味。 “现代性”概念在中国代表着从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到个人生存状况、思想自由的“理想”形态,具有浓厚的价值理性色彩。 综合来看,中国的现代性,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确立了以“进步”为指向的社会文化的线性发展图式;二是确立了以西方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典范的坐标。 2、“现代文学”: 最早对现代文学进行关注的是胡适。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为最早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少数高校开设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讲授现代文学课,并出版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出版,他在北大开课,使现代文学成为完整学科。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最初对现代文学的界定或者是冠之以“新”,或者是用时间来划定范围。我们现在则统称为“现代文学”。 所谓“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文学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并在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带着问题来学习,即思考:为何称为“新文学”;“现代文学”所讲的“现代语言”、“现代的文学形式”、“现代中国人”等如何来看。认识清楚这些问题,也会明白这门课的特质。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 1917-1927年,为五四文学,也称20年代文学。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现代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是走向成熟。标志有二:一、文学多元化。二、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中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考察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的转变、过渡和演进的过程。 还有其他的分期,如从鸦片战争算起,或者打通现当代等等。 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文学发展过程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要克服“左”的思想影响,解放思想,敢于质疑,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独立见解。   2、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掌握各时期文艺的概况,如论争内容,它的特点及其影响与消长。尤其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不仅要掌握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而且也要了解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教学内容: 1.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2.外来思潮与文学社团;3.介绍初期文学理论建设;4.分析“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 学习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性质意义。此外,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对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在新文学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论,则可以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命题。这一章内容丰富,头绪多。因此,偏重从知识性层面去掌握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概况,以期对新文学的传统有较为具体的印象,是学习这一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动力 1、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一方面努力变法图存,另外一方面也努力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取抗击和消解外来文化。然而,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中国还是一次一次地战败,如义和团运动几乎把中国传统文化都抬了出来,从孔子的遵王攘夷、到佛家的如来济世,从阴阳八卦,到画符念咒做法;从桃园三结义,到唐僧四师徒。结果还是一败涂地。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中心,推翻了满清王朝。可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