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明以降节孝文化在广东推广:以贞女桥为例
刘正刚
广东地处边疆,宋代之前,一直被中原士人视为烟瘴之地,广东仕宦出于教
化需要,不断发掘本土符合儒家文化的元素以推广节孝。本文讨论的广东顺德龙
江镇贞女桥即是宋明以来广东仕宦为了纪念宋代吴妙静节孝而建造,并在桥上建
“贞女遗芳”牌坊,以此建构吴妙静节孝双全的女性形象,藉此在地方推行王朝
的教化,强化人们对王朝统治的认同感。贞女桥及其桥上的“贞女遗芳”牌坊匾
额,已于2002年被广东省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拟通过对文献的梳理,
尽可能复原宋明以来文献构建这座桥背后的历史真相及其意义。
一、宋代之前的岭南女性形象
嘉靖二十八年,广东大儒湛若水作《宋贞女吴氏墓表》,对龙江镇这座贞女
桥的建桥者及其建造过程有较详细描述。他说:
于乎!此乡俗呼为老女坟,而督学蔡可泉公题曰“宋贞女吴氏之墓”者
也。贞女名妙静,宋高宗朝进士、国子助教南金道遗之女。南金无后,女许
嫁新会李子。昏期已及,所许子由陆来亲迎,渡龙江而舟溺死。贞女誓不适
人终其身,以家资为大石桥五眼,眼用潮石,长二丈二尺,于李溺死处,故
后人亦呼为老女桥。自宁宗嘉定四年,以及八年乙亥乃成。理宗嘉熙二年戊
戌,刻石记于国明寺。后人于桥东西各置男女庙,如牛郎织女之相望然。今
废。复以田十三顷舍入光孝寺,以沙富村地一所为庄,贮所入,取叔南老之
次子、理宗朝进士、户部员外郎邦杰后其父,年八十余而终,乡人谥日室隐。
儒士张世美两具闻于官,官为立坊,复修其墓。间以其裔孙吴允宜来请墓表。
(T)
湛若水对吴妙静故事阐释的重点是吴妙静对夫家的贞和对父家的孝,赋予了
这个故事重要的教化意义,成为后来各种文献的蓝本。湛氏文中所称“督学蔡可
①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卷三一《墓志铭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7册,齐鲁
书社1997年版,第237页。四库本没有立碑时间。但台湾学者钟彩钧点校《甘泉先生续编
大全》卷一。记载,落款为“(嘉靖)己酉七月廿九日立”。(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
http://hanji.sinica.edu.tw/)
泉公”在万历《广东通志》卷13《省宦》中有记载,蔡氏于嘉靖二十六年任广
东提学副使。可见,蔡克廉为“老女坟”所题“宋贞女吴氏之墓”墓碑当为嘉靖
二十六年,而湛氏作此墓表则系嘉靖二十八年,足见题墓碑和著墓表,是一个完
整的事件。据此可知,嘉靖二十六~二十八年间,吴氏开始努力建构其祖先吴妙
静的形象。假若我们相信湛若水的说法,则龙江镇贞女桥的建桥者是吴妙静,也
就是邀请其作墓表的吴允宜家族的先人,她是宋代进士、国子监助教吴南金之独
生女(万历《顺德县志·选举志》卷九),该桥建于南宋,资金来自吴妙静的“家
资”。
其实,宋代文献揭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女性多以刚烈形象出现。宋人编纂的
《太平广记》卷483记载:“南海解牛多女人,谓之屠婆屠娘。皆缚牛于大木,
执刀以数罪,某时牵若耕,不得前;某时乘若渡水,不时行。今何免死耶。以策
举颈,挥刀斩之。”这些“解牛”的女人,显示的是与儒家士大夫话语中“温柔”、
“柔弱”完全悖离的强悍形象。更有趣者,《太平广记》同卷还记载宋代番禺妇
人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相思药”,销售对象也是妇女,“闻街中喧然,卖相思药声。
讶笑观之,乃老媪荷揭山中异草,鬻于富妇人为媚男药”。这种形象,与士大夫
要求未婚女性居于“深闺”、已婚妇女讲求“贞洁”大相径庭,显示出宋代珠三
角女性在虬I生”方面的自由与主动。此外,宋代岭南妇女还是城郭墟市的主要参
与者,女性经商甚至成为人们判断她们好坏的标准,“四境妇女担负接踵于路,
男子则不出也,其地殷实之家,畜妻多至四、五辈,每日与物本,令出门贸易。
俟回收息,或五分三分不等,获利多者为好妾,异待之。”①这一现象与中原风俗
迥异,日本学者佐竹靖彦通过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研究显示,中原都市几乎看
不到女性的踪影。②两相对比,凸显了岭南妇女形象与中原的巨大差异。
宋代士大夫用“妇人强男子弱”来形容广州社会两性形象的结构,女性言行
举止与儒家文化格格不入,“广州杂俗,妇人强,男子弱。妇人十八九戴乌丝髻,
衣皂半臂,谓之游街背子”④。北宋广州太守章粢在《广州府移学记》中说:广
①(明)顾玢:《海槎余录》,《明代笔记小说》第2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45
页。
②佐竹靖彦:《(清明上河图)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