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唐文补编》校后记
陈尚君(复旦大学)
本书从1986年开始编纂,到现在得与读者见面,经历了近二
十年的时间。在本次阅校完成之际,尤多感慨。一是在经过了长
期的发掘探索后,所得唐人遗文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同时,本书成功之艰巨,也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二是本书从初
稿交出到正式出版,经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校订,虽然出版时间大
为延后,但也因此得以利用了大量最新发表的珍稀文献,利用了大
量当代杰出学者的研究成绩,避免和纠正了因所见文本未能尽善、
个人学识局限可能造成的错误。三是在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众
多师友的支持。中华书局编辑部认真处理了文稿,且给我以校订
改动文本的极大自由,不嫌麻烦、不计得失地多次重排,改订增补,
为本书学术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复旦大学校系领导及
时给予支持,将本书和我的另一部著作《新辑旧五代史》列入学校
二一一两期重点项目。许多研究生牺牲暑期的休假,冒着酷暑帮
我处理校样。这些都令我感动。虽然因所涉文献过于复杂,所见
文本不能尽善,所涉专业知识远远超出了我的学识范围,书中的错
误必然还有很多,在期待得到学者专家具体批评指正的同时,我也
可以自信地表示:我已经尽力了。
无疑,本书是一部不自量力的著作。1986年,当我做完《全唐
诗补编》后,即着手本书的编纂工作,最初的发现和积累很令人兴
奋愉快,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感到难以胜任。按照我的工作
圜
.史垦.声焦塞兰熹燕望。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习惯,既然确定了选题,划定了体例,就应该在此范围内作竭泽而
渔式的网罗收录。但唐文和唐诗比较起来,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
文学的范围,大凡唐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其中有所反映,
对于编纂者的学术素养来说,则必须涵盖中古学术的几乎所有方
面。这些,是我所完全不具备的。尽管我为此阅读了至今能见到
的各学科学者有关的研究论著,本书的编写中也时时处处注意吸
取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最初的许多失误后来也陆续得到了纠订,
但到现在为止,我仍不敢说对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都已经读懂了。
换句话说,本书中的错误恐仍有不少,只能期待专门学者给予指
正。其次,所见文献达数千种之多,所见文本如何尽可能地臻于善
备,是我一直努力追求,又很难有绝对把握的。比方敦煌遗书,当
时只能据影印不太清晰的《敦煌宝藏》钞录,虽然后来又用缩微胶
卷作了部分的核对,错误仍复不少。可喜的是,最近十多年间,基
本文献的影印和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绩,石刻、敦煌遗书和与四库
相关典籍的影印尤堪称道,有关各方面的研究成就也极其丰富,为
本书的校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人也有机会到香港、台湾、新加
坡作了短期学术访问,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作了半年的研究访问,得
以购置和复制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此次处理校样,得以将这些所
得文献充分体现出来,自感较先前有了很大的学术提高,是我所甚
感欣慰的。
关于本书的校勘和标点,也需要作一些说明。本书标点采用
点断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唐代遗文,特别是录自石刻和敦煌文献
中的文章,残缺断损非常严重,用新式标点虽然较便阅读,但必然
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错误。何况本书的读者主要是专业研究者,
这方面应该不会造成什么困难。同时,考虑到本书的性质与考古
报告和敦煌研究论文有很大不同,对于原件的行款起迄和残缺面
貌,不作文物层面的反映。至于校勘,本书采用会校多本、写定一
本、不出校记的方式,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以昭陵碑刻来
圜
盟!塑羔茎蔓兰.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说,传世拓本很多,从清中叶开始,每一种碑都有多种以至十多种
录文,而且可以说,每一种录文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一家录文又必
不可免地存在种种错误。在多数情况下,《全唐文》的录文都极其
糟糕,但偶尔也有极珍贵而独见的存文,大约是所据内府拓本还是
有特点的,只是馆臣在校录时的工作态度和水平所致。罗振玉《昭
陵碑录》至今来看,仍是录文最精当的,但出入仍多。近年的《昭陵
碑石》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但似乎不太会充分吸取前代工作的成
绩,录文难以称善。本书编纂之初,也曾考虑过逐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pdf
-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调查和的研究.pdf
- “朝闻道%2c夕死可矣”--中华传统文化研修会第四期学习心得.pdf
- “崇高”的中国的文化溯源.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不同时期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pdf
- “创新驱动”和“人文北京”建设--基于南新仓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和启示.pdf
- “打孔家店”和儒家文化的原始精神--以鲁迅、胡适对儒家文化的扬弃为例.pdf
- “打捞”地区文化脉络——遂安古城风貌再创造和历史建筑的迁地保护.pdf
- “大道合行”文化催生企业发展动力.pdf
- “岱青海蓝”和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