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按(***)式估计 按(****)式估计 四、非线性约束 说明 非线性约束检验是建立在最大似然原理基础上的。主要的检验: 最大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 LR) 沃尔德检验(Wald test, W)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agrange multiplier test, LM)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大样本下,以共同的检验为基础,而自由度就是约束条件的个数。 本节不作为教学内容,供有兴趣的同学自学。 2、邹氏预测检验 如果出现n2k ,则往往进行如下的邹氏预测检验(Chow test for predictive failure)。 邹氏预测检验的基本思想: 先用前一时间段n1个样本估计原模型,再用估计出的参数进行后一时间段n2个样本的预测。 如果预测误差较大,则说明参数发生了变化,否则说明参数是稳定的。 转变为约束回归问题。 邹氏预测检验步骤: 在两时间段的合成大样本下做OLS回归,得受约束模型的残差平方和RSSR ; 对前一时间段的n1个子样做OLS回归,得残差平方和RSS1 ; 计算检验的F统计量,做出判断: 给定显著性水平?,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n2, n1-k-1),如果 FF(n2, n1-k-1) ,则拒绝原假设,认为预测期发生了结构变化。 例3.6.3 中国城镇居民食品人均消费需求的邹氏检验。 参数稳定性检验 1985~1997: RSS1=0.0083 1998~2006: 1985~2006: RSS2=0.0008 RSSU=0.0178 给定?=5%,查表得临界值F0.05(3, 16)=3.24 结论:F值临界值,拒绝参数稳定的原假设,表明中国城镇居民食品人均消费需求在1998年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条件是X的列满秩 考虑要不要补充线代的内容 这个视时间而定,不过,我估计没时间来讲 F检验处回答了这个问题 3、复杂函数模型与级数展开法 方程两边取对数后,得到: (?1+?2=1) Q:产出量,K:资本投入,L:劳动投入 ?:替代参数, ?1、?2:分配参数 例如,常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 将式中ln(?1K-? + ?2L-?)在?=0处展开台劳级数,取关于?的线性项,即得到一个线性近似式。 如取0阶、1阶、2阶项,可得 二、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实例 例3.5.1 建立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函数模型。 根据需求理论,居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函数大致为 Q: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量,X: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总额 P1:食品价格指数,P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零阶齐次性,当所有商品和消费者货币支出总额按同一比例变动时,需求量保持不变 (*) (**) 为了进行比较,将同时估计(*)式与(**)式。 根据恩格尔定律,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支出与居民的总支出间呈幂函数的变化关系: 首先,确定具体的函数形式 对数变换: 考虑到零阶齐次性时 (***) (****) (****)式也可看成是对(***)式施加如下约束而得 因此,对(****)式进行回归,就意味着原需求函数满足零阶齐次性条件。 X:人均消费 X1:人均食品消费 G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FP: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 Q:人均食品消费(90年价) P0:居民消费价格缩减指数(1990=100) P1: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缩减指数(1990=100) 具体解释估计结果及其经济含义。 具体解释估计结果及其经济含义。 三、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⒈ 普通最小二乘原理 残差平方和 取极小值的一阶条件 如何求解非线性方程? ⒉ 高斯-牛顿(Gauss-Newton)迭代法 高斯-牛顿迭代法的原理 对原始模型展开台劳级数,取一阶近似值 构造并估计线性伪模型 构造线性模型 估计得到参数的第1次迭代值 迭代 高斯-牛顿迭代法的步骤 ⒊ 牛顿-拉夫森(Newton-Raphson)迭代法 自学,掌握以下2个要点 牛顿-拉夫森迭代法的原理 对残差平方和展开台劳级数,取二阶近似值; 对残差平方和的近似值求极值; 迭代。 与高斯-牛顿迭代法的区别 直接对残差平方和展开台劳级数,而不是对其中的原模型展开; 取二阶近似值,而不是取一阶近似值。 ⒋应用中的一个困难 如何保证迭代所逼近的是总体极小值(即最小值)而不是局部极小值? 一般方法是模拟试验:随机产生初始值→估计→改变初始值→再估计→反复试验,设定收敛标准(例如100次连续估计结果相同)→直到收敛。 ⒌非线性普通最小二乘法在软件中的实现 给定初值 写出模型 估计模型 改变初值 反复估计 ⒍例题 例3.5.1 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三位一体煅烧炉生产无水氟化铝工艺说明 .pdf VIP
-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护理查房.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ppt VIP
- 2025年航空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50045 GBJ45-8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df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