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时使用的工具和形式。教师使用的工具越先进,形式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作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更能有利于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蕴。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字句凝练,意境深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把高度凝练的诗词语言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乐朗诵,以情感人
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在教古诗词时,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古诗词是十分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音乐把他们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我在上北朝民歌《敕勒歌》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到这首民歌的大意,领悟到大草原的美好风光,我一边播放《草原牧歌》改编的轻音乐,在银幕上投放绿草如茵,牛羊满地的草原风光幻灯片,一边让学生和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朗诵,一边想象大草原的奇丽风光,然后,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绘制一幅“草原风光图”,下课后,学生们纷纷交来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想象各异,情境有别,但都能基本反映诗歌的意义。
又如,我在上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体会曲径幽深,花木掩映,鸟儿欢悦,杂念顿消的意境,我在范读时播放了用古筝演奏的民乐《空山鸟语》,音乐的轻盈、悠扬、婉转,极好地帮衬着诗歌表现了禅院极静极美的境界,从而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和言外之意。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古诗词教育的突破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只要借助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两者揉合起来,就能达到耳听其音,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脑映其像,心生其情的艺术效果。
投放诗词画境,营造诗词教学的情境
宋朝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此,“诗画合一”的观念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理性的分析,而要充分地通过再现与作品相应的立体画面,使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与诗词的意象融为一体,与诗人同歌同吟,同悲同乐,从而更好地领悟到作者寄寓于诗词中的情感,以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基于此,古诗词用幻灯、动画、视频来再现古诗词的画境,就成了绝妙的手段。例如在上北朝民歌《木兰诗》前,我播放了《木兰从军》的动画片。片子再现了木兰身着戎装,毅然替父出征的英武形象;再现了木兰跨过关山险要,英勇杀敌的十年征战生活;再现了木兰屡建奇功而辞官,荣归故里的喜悦场景。在观赏片子的过程中,学生们被木兰的孝道、勇敢、不慕高官,向往和平,热爱生活的品质所感动,对木兰的敬意油然而升。带着这种敬意,带着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我让学生们打开课本再来读《木兰诗》,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很快就领会了诗歌的主题,很快就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文学家笔下的最爱。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诗中的第三、四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学生认为不好理解,提出疑问:洞庭湖怎么能把吴国和楚国分开呢?乾坤之大,无与伦比,怎么会在湖里浮动呢?于是,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把课件中“登楼观湖”的视频调出来播放给他们看,他们立刻看到洞庭湖波澜壮阔,水天相连,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天地似乎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的景观。我再稍加点拨,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作者采用实写和想象结合的手法,是为了要表现洞庭湖的壮阔气势。
苏教版初一下册中设有一咏《荷》专题。专题中,编者编入了五首咏荷诗:《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在上这五首诗歌时,我一边轻声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丝雨》,一边播放田田荷塘,荷叶轻拂,荷花摇曳,莲香四溢的视频景象,然后要求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熟读并能背诵这五首诗。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听着音乐,看着视频,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地,不一会功夫,这五首诗就读熟了,也会背诵了。在读诗和背诵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荷花美的神韵,也激爱荷之情和对荷的种种思考。
配设解说词,提高鉴赏力
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时,由于诗词的内容不易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把写有原文,并在原文的下面注上解说词的透明胶片放在投影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