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古代诗文名篇的解读.pdfVIP

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古代诗文名篇的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古代诗文名篇的解读 张廷银 摘要:从家谱的记载看,下层文人对古代诗文名篇的评论,主要有三种情形:向 往诗文所表现的某种人生理想;对诗文的内容予以具体的分析;对诗文的意义给 予改造性理解和引用。所体现出的观点有的与我们此前所看到的专业评论接近, 有的则别出新意。而无论是那种情形,都能反映普通人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 基本风貌和具体过程,是对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底层文人普通民众古代文学批评 在家谱文献中,保留了一些下层文人甚至乡野村夫评论中国古代诗文名篇 的资料。这些评论有的与我们此前所看到的专业型评论接近,有的则别出新意。 而无论是那种情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人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某些 风貌和过程,这些过程及结论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及价值,全 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鲜活状态,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和参考价值。兹简要 介绍如次。 一、以向往诗文所表现的人生境界而表达对诗文的理解 许多乡下文人对于古代诗文中所表现的某种人生理想给予极其浓厚的兴趣。 而在这种兴趣中,也同时反映了他们对诗文意义的理解。 尹炳金、尹任公等纂修、民国间永思堂木活字本《尹氏家乘》卷十六中载席 珍撰“伯父云庵公传,称尹御尊“屡试辄败。家居饮酒,常以读书下之。一日 读仲长统《乐志论》,每一过,浮一大白。适有友人吴紫陶见之,笑日:‘有如此 下酒物,虽一斗不足多也’”。仲长统是东汉时期的智士和狂士。《后汉书》本传 称他“性傲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其《乐志论》 为自己设计了一种既无衣食之忧又无心灵之扰、闲静时置身山水、嬉乐时良朋满 座的闲适安逸生活。这样的生活即使神仙也难以企及,但许多厌世的文人却十分 向往。落榜书生尹御尊每读一遍《乐志论》,即痛饮一杯,其中的意境他自己虽 未明言,但友人一句“有如此下酒物,虽一斗不足多,则替他将《乐志论》的 精髓点了出来。实有言在此而意在彼之妙。 蒋得宝等纂修、民国12年一梅堂木活字本《蒋氏宗谱》卷十三载路嗣雄撰 “揆宇蒋公传”,称其为“诗酒中人”,并说他“尝谓人诵古乐府至‘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此二语,若与时事之成败、人物之升降了然于心,乃言与行违,念头 处处皆错,犹棋子盘盘尽错,其于《葩经》‘醉酒饱德’之谓,究未之思也,不 然,何不磊落光明,行忠孝事,为顶天立地一个奇男子耶。噫,若辈诚下愚不移 414 矣,夫酒所以养性也,性养则德饱,古圣所云可为箴鉴,诸君子请满饮此杯以为 酒戒。蒋揆宇虽然嗜好饮酒,但他却坚决反对嗜酒败德,所以对“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中所隐含的消极人生态度给予了及时的提醒∞。如果身居高位的大德 贤能出此之语,我们会觉得他是在板起面孔说教,但这位乡下文人如此语重心长, 则包含了更多的务实和忧患意味。因为身处乡间而好酒,极易产生靡费和懈惰, 于自身的健康和家庭财产都是很大的隐忧。蒋揆宇如此引用“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更反映出乡间文人的心理焦点。 姜继宗等纂修、民国17年受福堂木活字本《龙砂姜氏宗谱》载包琪撰“蔼 堂姜公传记载,姜蔼堂有次招约包琪之父饮酒,作者随侍,“酒酣,脱帽露顶, 庄谐闻作,谓先子曰:‘座上客常满,樽中滔不空’,‘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之 消忧’,此数语实获我心。“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和“悦亲戚之情话,乐 琴书之消忧,分别出自孔融之口罾和陶渊明《归去来辞》,表达的是与友朋同乐 的心理愿望,清人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云:“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 逸致,令人反覆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下即接云‘悦亲 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若无此两句,不将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圳u 333其意即谓此二句正体现了陶渊明浓深的人间情怀。姜蔼堂认为分别出自孔融和 陶渊明的这几句“实获我心,则说明这几句描写友朋聚饮欢乐场景的恰切性, 也反映了他对于这种生活和这些文句的欣赏。 (清)殷实益等纂修、光绪五年(1879)木活字本《后贤殷氏支谱》卷一“文 献考载姜应熊撰“明卿殷公传’’记载:殷道昭“自以家世业农,遂悉力田作, 暇则以渔钓自娱。尝过里塾中,闻童子诵渊明‘田居’、‘获稻’等诗,辄点头日: ‘此境大佳,吾一生享此足矣”。“田居、“获稻分别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几首诗都很恰切地表现了田园生活的苦乐, 尤其是于苦楚之中别寓快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