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祁彪佳结社研究
袁飞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1602---1645),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的政治家和戏曲理论家,天启二年(1622)进士,天启三年(1623),得选为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考授福建道御史,崇祯六年(1633年)实授御史,奉命巡按苏、松,崇祯八年(1635年),在政治上失意,于是辞官归隐,闲居家中达8年之久,并在家修筑了寓山园林。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再次踏上仕途。清兵入关,任苏松总督。清兵攻占杭州后,自沉殉国(1578—1645),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亦称念台先生、念台子,浙江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之蕺山,人称蕺山先生。他崇尚王阳明之学,宣扬“慎独”,他的“慎独说”相当于王阳明的“致良知”。为宣扬他的理论思想和学说,在崇祯四年(1631)三月三日,刘宗周、陶奭龄等人创立了证人社,参与者达二百多人,其成员主要有祁彪佳、王毓蓍、赵应度、赵季超、沈国模、王朝式、秦弘佑等人。证人社是讲学的文人集团,在动荡不安的晚明,证人社试图通过“正人心”而改变社会的不定之风,建立一套安稳的社会秩序。祁彪佳经常参加这个社团的活动,他在《祁忠敏公日记》中记载道:“即以小舟入城,至九曲,闻讲会仍在白马山,移舟去,诸友毕集,迟午,陶石梁方至,时沈蛰如以人顷各知痛痒为言,王金如因申习知真知之辩,石梁称说因果,有陈生者朝其说,兹如为言过去、现在、未来刻刻皆有,何疑于因果?” [1]刘宗周的哲学思想对祁彪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祁彪佳参加证人社听先生讲学,身心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其中年面临亡国时他视死如归的表现与刘的教诲必有关联,也令后人佩服和敬仰。
“文昌社”,是由祁骏佳、祁凤佳、祁彪佳兄弟于崇祯九年(1636)正月在山阴开创的一个社团。主要成员还有董天孙、蒋安然、王云灿、陈长耀、陈振孟、陈绳之、赵应侯、王应进等。他们以每年阴历正月十二日为文昌社日,社友必集于文昌庙进行社祭,然后或游名山胜园,或举酌赋诗。祁彪佳在《林居适笔》(丙子)中说:“(正月)十二日,举文昌社。予跨蹇驴先归,作《寓山卜筑》七律,与社中友小酌。”[2]
“放生社”,是祁彪佳等人创立的社团,在崇祯九年(1636)四月初八成立,主要入会成员有林希庵、王应进、禅师迩密、历然、无量等人。《林居适笔》(丙子)中有记载“(十月)初八日,为内子诞日,放生诸社友毕集,禅师迩密、历然、无量俱至,自举社以来,是会最盛。”[3] 在禅学遍天下的风气的影响下,晚明文人结社自然有了禅悦之风,其性质是佛教放生活动的社团。
“枫社”,是祁彪佳于崇祯十年(1637)创立,在其寓园结社,主要成员在其《祁忠敏公日记·山居拙录》有记载:“四月十三日,同王照邻至山侯枫社诸友,午间,谢痞云、詹无咎、赵孟迁、孟子塞、张毅儒、张亦寓、张子威、李受之、王尔瞻、王伯含,举酌于四负堂,散憩山上,复酌丹中,与游柯园、密园,酣饮至日上始去。是日蒸湿复雨,而彻夜晴爽,主客之怀甚畅。”[4]枫社重要的成员另外还有:倪元璐、张岱、王思任等人。枫社的性质是一诗社,其活动主要是拈题作诗、品评诗文、宴饮观剧。《祁忠敏公日记》闰四月初六日记中记载道,“延社中诸友至,共十有六人,……分园中诸名为题,人各拈其一作五言律。” [5]
“远社”,关于远社,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关于它的记载很少,目前仅从祁彪佳的书信中略知远社的一些信息。《与袁凫公》中记载道:“远社仗仁兄主盟,五家兄期在牛女之夕。花露四尊, 仁兄读快意书时浮此一大白,或亦如弟之促膝坐谈乎?弟明日下午或图一望眉宇也。”[6]袁于令(1592一1674),原名晋,字令昭,又字温玉,号亮公,又号等庵,吴县(今苏州) 人,他的《西楼记》在晚明戏剧界风靡一时。从祁彪佳给袁于令的信函中看出,或许处于某种原因,本来主持远社的祁彪佳将远社托付给袁于令掌管。远社的性质可能是一个曲社。在《与袁凫公》中记载道“南曲之入声得尘教乃豁然。《中原音韵》入声之配三声者,为北曲设也,倘南曲词穷于韵,欲作于韵脚下一二入字,亦可从《中原》韵内照平上去押之否?即曲之中意有偶到而不得上去正音,亦可从《中原》韵内入声所叶之上去间用一二字否?至于入声之可作平,凡入俱可作平乎?抑止《中原》韵所作之平作之乎?”[7]祁彪佳在给袁于令的信函中一开始提及了远社,随后就跟跟袁于令探讨戏曲的问题,由此可以推论出远社可能是一个曲社。
“雁社”,是祁彪佳在崇祯九年创立的,在《林居适笔》(丙子)中记载道:“(七月二十五日)举雁社第一集,王伯朋,顾琢公,吴弘文,张卿子及柳集玄蒋安然从芙蓉园登舟……以秋日社集湖舫为题共拈三字。”[8]不过雁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崇祯十一年,祁彪佳给张卿子的信中这样说道:“去秋雁社之集,以为霜叶花燃,时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