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悲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悲剧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以跻身于一流作家的女性。其穷尽一生精力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佳文,永远地影响着世人,然而其身世却给人带来了几许悲凉之感。在李清照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幸运的,她与赵明诚的生活、爱情是甜蜜的。时局的动乱,赵明诚的猝死,给这个原本很美满的婚姻带来了不一样的结局,女词人生活的全程里夹杂着的历史悲剧以及浪漫且又现实的情感悲剧,让人深表同情。 【关键词】:李清照 赵明诚 爱情悲剧 《史记.外戚世家序》云:“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①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司马迁在看似宿命论的观点中揭示出了我国古代爱情、婚姻的悲剧精神。在众多的婚恋生活中,或受外力阻挠,有情人难成眷属;或因一方早逝,婚姻半途夭折;或是才子佳人露水一场,佳期难再。于是,爱情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特别是在宋代的特殊文化背景之下,宋文人形成了开放的心态和敏感的气质,他们的感情生活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伴随着文学体裁的逐渐成熟,心理体验的日趋丰富,人生变故的巨大刺激,众多的诗人词客开始坦然而深情地咀嚼他们对爱的理解、痛的感受。于是,在宋代文坛上,便出现了以抒写爱情悲剧为题材的盛况奇观。李清照也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美满的婚姻生活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李清照,结婚时性格还没有完全成熟。婚姻不论是对任何时代的女子来说,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转折点。婚姻让少女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生活,承担起了为人妻子的责任和义务。要以新的身份去面对陌生的公婆与丈夫。这样一种巨大的转变,对与一位年轻的少女而言,往往由于前期的心理因素与经验的不足,而显得惘然。对古代的女子而言,婚姻意味着重重的束缚之外,凭添了一条“夫权”的锁链,许多的家庭也就因此而埋下悲剧的种子。这在封建社会都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的。更何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对彼此陌生的青年男女骤然结合到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家庭,大多都是所嫁非偶,彼此之间在兴趣、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常常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夫妻之间很少有恩爱可言,婚姻就好比她们的活死人墓,人生就在婚姻的凄凉苦涩之中煎熬。因此,许多的女子被渐渐消磨去才气与个性,憔悴枯萎,在凄凉之中悄然离开人世。而李清照是非常幸运。她与赵明诚结婚。李清照能够拥有自己心爱的丈夫,美满幸福的婚姻。 赵明诚性情淡泊,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对于金石学,李清照也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帮助丈夫考证、鉴别。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就是建立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李清照与赵明诚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但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因此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作一年一度的七夕。尤其是两年后赵明诚出仕,相思之苦常常缠绕了这位思妇,李清照和赵明诚短暂分别后的离恨相思与内心的苦痛反映在她的词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窗,人比黄花瘦。”②(《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与丈夫分别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写词人的寂寞心绪与相思情怀。纵观李清照的婚后,除了朝廷给自己带来的不快之外,家庭生活基本上是愉快的。“归来堂里小鸳鸯,翁佐崇宁政事堂。郎典春衣携果饵,妾蠲珠翠市琳琅。古今无比闺房绝,携手成欢分手念。无钱怅记牡丹图,惜别悲吟江藕簟。”(樊增祥《题李易安遗像》)③,这首诗概括了李清照的早期闲适温馨的闺阁生活。在北宋那样的社会里,理学已开始盛行,女子进一步成为男子的附庸,并已开始缠足。李清照能嫁给赵明诚这样一个与她情投意合、以平等态度对待她的丈夫,自然感到十分幸福美满。有《一剪梅》为证,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④试看,在荷残花凋的的清秋,女词人独自登上一叶小舟,近视河水静静的流淌,远望雁阵飞过,却等不到爱人的只语片言。直到月光洒满西楼,仍然无法排解相思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思念是何等的深沉,离愁是何等的缠绵。然而,李清照婚姻并不长久,诸多原因导致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的不幸。 二、历史现状导致悲剧的形成 1、朝廷的内部斗争对李清照婚姻生活的影响 北宋年间,党派之争给了这一对鸳鸯的幸福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是属于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奸党”,这与他的公公赵挺之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新、旧党之间的争斗与沉浮,使李清照与丈夫生活在分别与重逢之间。 当时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