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捕虎》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翁捕虎》教案..doc

《老翁捕虎》教案 教材分析: 《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位于该单元“比较.探究”一目,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讲读课文后的自主学习课文。文题“老翁捕虎”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唐家打虎的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体味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成功的名人事迹和名言警句。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老翁捕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武松打虎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关于笔记小说: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四、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句读。 (二)课文朗读: 1、学生自读:(读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读:(高声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拗口之处。) 3、组内读:(每组选一人高声、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指出其错误。) 4、指名读 五、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同学互助解决。 3、指名学生翻译; 4、教师强调翻译。 六、研读赏析: 1、作者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 2、“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 (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于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死老虎的由衷敬佩和感谢。) 3、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 (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4、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 (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5、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的话及史嗣彪、励文恪的事? (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使所说道理有充分的说服力,让事情有一点普遍性。) 6、为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以及捕虎的老翁和童子? (为下文唐翁捕虎埋下伏笔。) 7、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七、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八、课堂练习 1、注 音 旌德县 邑人 徽州 皓然 咯咯 嗽 哂 此畜 屹立 颔下 尾闾 毛帚 下缒 信夫 嗣彪 秉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2)老翁哂曰 (3)径搏老翁 (4)不瞬 (5)习伏众神 (6)老翁手一短柄斧 3、翻译下列句子 (1)、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2)、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3)、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