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金榜选择题中国史.doc
选择题: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仍权授舜。”这一描述反映当时的政治制度是( )
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启、成汤 B、启、盘庚 C、禹、盘庚 D、禹、成汤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视农业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皇帝”“朕”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呼开始于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高祖 D、唐太宗
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只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
14、在唐朝初年,如果政府要征收一种新的租税,并且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审议,那么,去执行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兵部
15、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对她的评价颇多。下列这些评论中,最为准确的是
A、实行严刑酷法的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1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收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朝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
经济重心的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的增强 D、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雍正八年(1730年),刑部尚书之子徐俊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人告发,按照大不敬律将他“斩立决”。历史上把清朝这一做法叫
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面的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汉)坐而论道→(宋)站议时政→(清)跪授笔录
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子权力的强化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ICC护士进修汇报心得ppt.pptx
- 一次性使用止血套环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docx
- Q/GDW 13238.3—2018 10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3部分:10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pdf
- 佛山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地理〗亚洲及欧洲——河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15章全,共400页).ppt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管理者论.doc
- 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docx VIP
- 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VIP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