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doc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自接班以来,发现本班学生的偷窃行为屡见不鲜:学生李某从同学家里偷得手机一部、现金若干,与同学丁某、薛某分脏;学生叶某从班长书包里偷走班级经费80元;学生王某偷走同学高某伙食费100元……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仅仅给个人、家庭和学校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易使学生因小偷而成大偷,进而导致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风气的恶化。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本班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主客观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导更多的学者、专家探索防范学生偷窃行为的良策,帮助我们防范于未然。 一.学生偷窃行为成因 1、主观原因 逆反心理 即俗话所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当学生感到自己不被老师、同学所重视,或经常受到批评及至不恰当的责骂时,便容易产生此种心理。明知偷窃是不对的,但却以活得轰轰烈烈等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更有极少数学生误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 妒忌心理 妒忌历来被人称为“心灵的肿瘤”,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它的主要特征是将他人的优点视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感到愤怒。于是,采取贬低、诽谤甚至报复的手段以求心理上的慰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发地产生这种不良心里情绪。看到别的同学有的在学习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等等,总希望自己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于是走上偷窃的道路,从一元、五元至十无、五十元,越偷越大。 捉弄心理 学生,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法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和损失,只贪图一时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比如我班位学生将同学的课本偷走,丢在学校的臭水沟里,别的班级也出现过把学生的语文书偷了扔进厕所里等现象。当进一步询问其偷盗的目的时,学生袒露他们的心态:看别人找不到书时难过,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这些学生是为了追求快感而去偷窃,他们非常乐于享受偷窃过程的刺激,看到别人焦头烂额寻找丢失的财物更感到无比的兴奋。 炫耀心理 学生爱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如学生郑某为充老大,把自家商店里的1200元钱偷出,请同学玩游戏、吃大餐。曾把舅公的瓦片掀掉,潜入室内,偷出金项链变卖;曾到店中偷钱、零食、香烟……看到家人为失窃而心痛,为他的偷窃而伤心时,他却象没事人一样,甚至还沾沾自喜。 攀比心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零花钱日益增多,买零食、买玩具、上网、打游戏机等现象屡见不鲜。但家庭条件不一样,有些学生条件不怎么样,因而文具比同学少,零食难得吃,游戏用具几乎没有。看到其他同学拥有漂亮的玩具、名牌的衣服和高档的学习用品时,他就会产生攀比心理,但条件不允许,于是或者将同学的东西据为己有,或者想办法弄钱去买,进而就产生了盗窃的想法。也有些学生易受外界诱惑,喜欢到网吧等消费场所玩,但条件缺乏,于是乎,偷窃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学生丁某,因为玩游戏上瘾,偷偷地把妈妈两个月的生活费拿了出来,请同学打台球、上网、玩游戏。 2、客观原因 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条件、学识、观念等各方面的不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不一样。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督导乏力;有些则是粗暴教育,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有些家长对子女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成长,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在班里、学校里是否居前。还有家长外出务工、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更有个别家长本身就品行不正,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如邻班就有这么一位家长,儿子偷窃不仅不批评,还跟儿子一起享用儿子偷窃来的财物,并帮助隐瞒事情的真相,这样家庭出来的学生当然很难会以偷盗为耻。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接触社会的面越来越大,各种知识、文化激荡、充斥校园,学校难以脱离社会而成为一个真空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范随处可见,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如聚众赌博、参与“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等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互联网、通讯等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进步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经常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事物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少数同学非常乐于模仿从这些渠道学到的各种奇异行为,当然也包括偷窃的行为。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思想教育不力,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冷眼相看。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问题学生便会产生各种消极心理乃至采取抵制行为,甚至采取偷盗来对抗老师。还有少数教师认为偷窃行为的教育是学生家长的事情,做老师的莫需管闲事,只要学生不发生安全方面的问题就行了。更有以分数定成败的升学率教学,“重智育轻德育”教学模式难以全面引导学生的行为。 二、学生偷窃行为对策 1、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 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采取多种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