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情专能提升】高考历史第二轮经典例题训练: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一).doc

2016年【考情专能提升】高考历史第二轮经典例题训练: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一).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考情专能提升】高考历史第二轮经典例题训练: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一).doc

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典例】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适逢经济大危机,美国人民喜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喜欢富人救助穷人的故事情节,反映出经济危机中民众寻求慰藉的心态,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电影情节并非现代主义艺术风格,D项错误。答案为C。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企业倒闭,社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 (2)社会矛盾尖锐。工人的失业和农民的破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游行示威不断,政府丑闻频出,为稳定局势,许多国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国际关系紧张。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普遍采取了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关税政策,恶化了国际关系,各国矛盾日渐尖锐,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4)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开始转变。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最为成功的典型。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实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5)加剧了民众的精神空虚。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从怀疑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进而怀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这一怀疑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 通史综合能力的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典例】(2014年广西文综,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斯大林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工业化,B项是新经济政策特点,都是错误的。答案为C。 “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 (1)经济因素 苏联当时是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2)政治因素 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急需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3)外部因素 帝国主义包围下的险恶的国际环境、战争的威胁是高度集中的体制形成的外部原因。 (4)思想文化因素 长斯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5)个人因素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内斗争的错误判断以及过于自信的性格,也推动了这一体制的产生。 (6)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比较归纳能力——中美苏的经济模式【典例】 (2014年广东文综节选,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等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全球史观或社会史观等角度概述,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注意要围绕“焦虑”二字,简要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引起人们“焦虑”的重大事件,包括国际局势的动荡、经济危机的困扰等。 答案:(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苏、美、中三国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 农业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特点 作用 苏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