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 探究性教学案.doc
烛之武退秦师探究性教学案设计
要点引导
(一)整体感知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只身进秦营,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向秦穆公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穆公。秦穆公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军,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的说辞,有条有理,措辞得体,分析利害关系透彻精辟。清代学者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论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清代学者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左传》的作者用少量文字就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练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二)学法引导
要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文言文阅读中,会给我们带来语言障碍的往往都是那些具有多义性的实词,而不是虚词。因而分析义项、选择义项是使用工具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分析义项的过程中,应把一个词的全部义项都浏览一遍,确定其本义和引申义及其内部联系,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词义。在选择义项的过程中,要依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加以选用,实词虽然具有多义性,但每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是唯一的。
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确地进行分析评价,这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而把握运用以下几条学习方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
(2)通读全文,圈画关键词语,概括各段大意,把握文章大意,领会文章主旨;
(3)参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意义。
探究解读
问题探究一: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思路点拨: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二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问题探究二: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退师?
思路点拨:烛之武能成功说服秦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秦、晋之间确实存在利害冲突,有供烛之武“钻空子”的客观条件;二是烛之武熟悉天下形势,深刻了解各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三是烛之武游说艺术十分高明,他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抓住了秦伯一心只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的心理,先以谦卑之辞取得秦伯的好感,再以“亡郑”“存郑”对秦、晋两国不同的利害关系打动秦伯之心,游说之辞委婉曲折,句句在理,言谈之中又处处表现出是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成功说服秦伯,实现了“退秦师”的目的。
问题探究三:烛之武说退秦师,但又使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戍郑,这是否是“引狼入室”?
思路点拨:烛之武此举不是“引狼入室”,而是引“狼”来“拒”虎”。──秦师虽退,而强晋之师仍包围着郑国,让秦师为自己守国门,这不仅是烛之武的承诺,以此向秦表明郑与秦结盟的诚心,更是巧妙地把矛盾转移到秦、晋之间。而秦、晋一旦形成对峙与抗衡,郑国就可能得以保全。形势的发展正如烛之武所料,面对秦的倒戈,晋也只能隐忍不发,撤军了事。
问题探究四: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思路点拨:如果在秦、郑联盟的形势下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具体说,“不仁”只是借口──如果讲“仁”,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智)”才是实质,晋文公很有理智,对眼前局势与动武后果,能冷静地作出正确的判断。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在起作用。
应用迁移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èr)于楚也 秦军氾(fàn)南 佚(shī)之狐言于郑伯曰
B.夜缒(zhuī)而出 若舍(shě)郑以为东道主 共(gòng)其乏困
C.许君焦,瑕(jiá) 阙(quē)秦以利晋 秦伯说(shuō),与郑人盟
D.使杞子、逢(páng)孙 杨孙戍(shù)之 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干部脱离群众,势必成为孤家寡人。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当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
C.行李之往来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在京开幕。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