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实证分析.doc
珠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分析
方茂扬
(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 广东 肇庆 526060)
摘要: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是分析金融辐射力的基础,是寻找区域金融增长极的依据。笔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测定珠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确立广州和深圳两市作为金融增长极;再运用威尔逊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和深圳的金融辐射力,并为两市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的延伸提出政策意见。
关键词:珠三角;金融竞争力;金融辐射力;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41-2009(7)-0065-04
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珠三角区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允许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试先行,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
当前,国内进行城市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金融中心竞争力分析居多,分析金融中心的辐射能力仍然比较少。肖大伟,庞博(2006)对于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进行述评[1];张建森,余凌曲等(2008)建立一套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五大城市进行 进行性评价[2];成学真,唐晓云(2009)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11个省会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比较与评价[3]。唐吉平,陈浩和姚星垣(2005)使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 并计算出了它们的辐射半径[4];贺晓波和王睿(2008),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北京的金融中心,并运用威尔逊模型分析其对周边的辐射力[5];王仁祥,安子铮和安子祎(2008),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 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6]。
本文借助上述学者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法和区域辐射力研究的威尔逊模型,针对广州市、深圳市的珠三角经济区的金融辐射力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了解规划中两市区域金融中心对珠三角其他地区的辐射程度,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珠三角各市的金融竞争力评价
(一)金融竞争力的指标选取
城市金融竞争力是反映一座城市在金融方面的综合竞争能力,包括“大金融”中的银行业、信托(证券)业、保险业的三大行业综合竞争力。笔者根据金融竞争力的分析需要,按照全面性、代表性与可得性的原则,选取了20项指标,分为城市金融经营环境、城市金融规模和城市金融效益与深化三类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选取如下表1。
表1. 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
一级指标 具体指标体系 城市金融经营环境 地区生产总值(X1)、资本形成(X2)、固定资产投资额(X3)、最终消费(X4)、外商直接投资(X5) 城市金融规模 金融从业人员(X6)、金融机构法人数量(X7)、年末存款余额(X8)、年末贷款余额(X9)、存款占比(X10)、贷款占比(X11)、储蓄余额(X12)、财政预算支出(X13)、保费收入(X14) 城市金融效益与深化 金融产值(X15)、存贷比(X16)、金融人员人均存款量(X17)、金融人员人均贷款量(X18)、金融相关率(X19)、证券深化(X20) (二)珠三角金融增长极的测定
经济增长极最早于1955年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雷提出辐射SPSS13.0 的因子分析法,来测定珠三角经济区的金融增长极。
1、数据采集与描述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广东省统计年鉴》(2008年),部分数据源自各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以及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信息,并通过整理计算获得。首先,对珠三角九市被选取20个指标相关矩阵进行描述性分析:除了证券深化指标的相关性系数偏低,显著性水平偏高外,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比较高,显著性水平绝大多数小于0.05,因而,各变量间含有共享信息,存在多重共线性,有提取公因子的必要(本部分统计表节略)。接着,对20个指标进行变量共同度(公因子方差比)描述,变量共同度是反映每个变量对所提取出的所有公因子的依赖程度,变量共同度越高, 说明该因子分析模型的解释能力越高。如表2变量共同度所示,除了证券深化17.5%没有被抽取外,其他19个变量共同度都在90%以上, 说明每个变量能够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选取指标变量比较理想。
表2 . 公因子方差比
指标/变量 初始值 抽取比值 X1 1.000 .995 X2 1.000 .985 X3 1.000 .988 X4 1.000 .978 X5 1.000 .956 X6 1.000 .957 X7 1.000 .954 X8 1.000 .988 X9 1.000 .985 X10 1.000 .988 X11 1.000 .9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宠物单独焚烧处理技术规范-公示材料.doc VIP
- 《护理伦理学》单元一 绪论教案 教案.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2024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x VIP
- 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调研与系统分析模板.docx
- 《护理伦理学》单元四 整体护理伦理任务三、任务四 教案 教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VIP
- 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模板.docx VIP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常见舞台搭建物料.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