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护理病例讨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内.护理病例讨论.ppt

目 的 1、护士掌握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2、护士掌握发热病人的护理及病历的记录。 3、护士掌握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4、该病人几种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 护理病例讨论安排 病史介绍——王宇翔(陈可馨) 讨论的问题: 1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周小珂(滕燕) 2美罗培兰、地米、多巴胺的使用注意事项——邹明英 3发热病人的护理及病历的记录——赵文俊 4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谭丽君 临床资料-----病例简介 患者王治元,男性,77岁,家住珠晖区苏州湾8栋103户,已婚。 患者因头晕1天门诊疑头晕查因、高血压及高危组、糖尿病于2014年7月21日11:16步行入院。入院后体查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压170/100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后在治疗上予以护脑、活血化瘀、抗血管、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临床资料-----病例简介 7月25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4.2mmol/l,请内分泌科会诊,医嘱予门冬胰岛素6~8u皮下注射,加重组甘精胰岛素6u皮下注射。 7月26日开始,患者体温维持在38℃~40℃之间。脑膜刺激症阳性,医嘱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结果示:白细胞数2121.0×10∧6/l,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医嘱予头孢他啶抗炎治疗。 临床资料-----病例简介 8月1日,患者家属述患者便血,血流不止,肛门外周可见一圈肿物脱出,疑痔疮可能性大,立即请肛肠外科急会诊,暂予血凝酶肌注及静注止血治疗。 患者一直高烧不退,复查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192.80mg/dl.白细胞8109×10∧6/l,血糖0.04mmol/l。颜色:浅黄色,浓度:浑浊,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数较前增加。 临床资料-----病例简介 8月7日,复查生化:血红蛋白81.0g/l,总蛋白53.4g/l,蛋白24.3g/l,白球比例0.84,提示有低蛋白血症,医嘱予输入血浆与白蛋白。 患者神志模糊,精神、食欲差,颈抵制,脑膜刺激症阳性再次腰穿,继续美罗培南、地塞米松抗感染治疗。 8月8日,患者伴有认知及神经精神症状,伴有大汗淋漓,出现低体温、休克血压,血压用多巴胺维持在110~130/60~70mmHg之间。 临床资料-----病例简介 肺CT检查提示:继发性肺结核、肺部感染、心包腔积液。 TCD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血气分析:PH值7.472,二氧化碳分压 30.2mmHg,氧分压140mmHg,氧饱和度99.4% 生化检查:血糖0.09mmol/l,C反应蛋白11.9mg/l,白蛋白24.3g/l.钾3.25mmol/l,钠131.2mmol/l,氯95.8mmol/l 8月12日,患者停升压药,患者BP维持在120~110/78~60mmol/l之间。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继续白蛋白免疫支持、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病例讨论问题 用药注意事项 (三)、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注意事项: 1在滴注本品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 2给药说明: ①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 ②在滴注前必须稀释,稀释液的浓度取决于剂量及个体需要的液量,若不需要扩容,可用0.8㎎/ml溶液,如有液体潴留,可用1.6-3.2㎎/ml溶液。中、小剂量对周围血管阻力无作用,用于处理低心排血量引起的低血压;较大剂量则用于提高周围血管阻力以纠正低血压。 ③选用粗大的静脉防外渗;如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酚妥拉明稀释做局封。 ④静滴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据血压、心率、尿量而定。 ⑤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⑥遇有血管过度收缩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和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⑦如在滴注时血压下降应停用多巴胺,改用更强的血管收缩药。 ⑧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发热病人的护理及病历的记录 赵文俊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称为体温过高。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型发热两大类,以感染性多见。 根据发热程度可分为: 低热:37.5oC-?38℃;?? ? 中等热:38~38.9℃; ??? 高热:39~41℃;??? 超高热:>41℃。 护理措施 一、降低体温。 常规的降温方法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首选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枕等,行物理降温后30分钟应复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