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观察矿化捕捉成矿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观察矿化捕捉成矿分析.ppt

1.2 角砾岩识别 大厂矿田深部花岗岩推断顶面等深图 1.2 角砾岩识别 大厂矿田重力反演岩体构造图 1.2 角砾岩识别 大厂矿田隐伏岩体顶面等高线图 3.3 热液流动/富矿 河流砂金启示: 砂金富集在流速减缓处;河湾内侧;两河交汇之前锋,靠较小河处;河底洼部 3.3 热液流动/富矿 砂金富集在流速减缓处;河湾内侧;两河交汇之前锋,靠较小河处;河底洼部 3.3 热液流动/富矿 河道视为断裂,水流向视为热液流动方向,砂金包视为脉状富矿 断层面非平展如波,而是波状起伏的,在走向与倾向亦如是 总体来看,断面凹,即内凹部位,控制富厚矿体 断裂活动过程中矿液易向断面凹陷处聚集, 聚集于断面凹陷中的矿液易于沉淀堆积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310铀矿床剖面图 1-中粒黑云母花岗岩;2-断层线;3- 碎裂蚀变带,;4- 矿体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1-地表断层出露线;2-等值线及标高;3-铀矿体;4-次级断面;5-钻孔揭露点及高程;6-勘探线 1-等值线及标高值;2-铀矿体;3-断面凸;4-断面凹;5- 钻孔揭穿点及高程;6-勘探线 构造带断面等高线图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含矿构造中, 矿体常赋存于断面凹部位、断裂本身和其上盘 。大断面凹多被小断面凹和小断面复杂化;大断面凹控制矿体群, 小断面凹控制矿体 断面凹矿体形态产状, 受断面凹控制。断面凹产状水平时, 矿体平卧产出,走向大于倾向透镜状;断面凹产状直立时, 矿体直立,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的透镜状;断面凹产状倾斜时, 矿体倾斜产出,走向长可大可小于倾向长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断面凹排列组合决定矿体排列组合方式。断面凹-凸相间发育时, 矿体具尖灭再现或忽厚忽薄特点。断面凹等间距出现时, 矿体等间距产出;断面凹斜向排列时, 矿体群同向侧伏 矿体规模受断面凹大小影响。断面凹较大, 控制矿体较多, 矿化垂幅较大,;断面凹较小, 控制矿体较少, 矿化垂幅较小 对断层控矿而言,编制控矿和含矿构造平面图, 剖面图, 等值线和等距线图, 确定断面凹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排列组合方式, 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揭露地段, 合理部署勘探工程, 提高揭露勘探工作的效果。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对断层控矿而言,编制控矿和含矿构造平面图, 剖面图, 等值线和等距线图, 确定断面凹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排列组合方式, 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揭露地段, 合理部署勘探工程, 提高勘探效果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压性或以压性为主的断裂面,走向和倾向上具舒缓波状弯曲,波谷部位即断面 构造体系复合部位。不同构造体系反接复合地段, 构造成分间迁就、利用或改造而出现复合弧, 当断面倾向弧内时形成断面凹 某些旋扭构造特殊部位。帚状、S 型等旋扭构造型式的弧形断裂最大弯曲处, 易于形成断面凹。帚状构造弧形最大弯曲段(除收敛部位)和S 型构造两端弧形部位, 常是内生金属矿富集地段 3.3 热液流动/富矿 断面凹控矿 通过力学性质显著不同地质体时, 断裂走向或倾向发生偏转, 两地质体接触面附近, 易于形成断面凹 褶皱伴生层间断裂, 在向斜肩部(翼部转向顶部)及向斜转折端发育断面凹 沿不同岩体接触带发育含矿断裂, 可根据接触带形态, 确定断面凹的部位 3.3 热液流动/富矿 中国大陆热液运移同向性(范启灏,2008) 华南地区热液矿床矿带、矿田、矿床、矿体的找矿方向和成矿流体运移方向,若结合控岩控矿构造分析,应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西向北东的,即是由第三象限的深部向第一象限的浅部运移的 矿区深部找矿应往西南区 3.3 热液流动/富矿 中国大陆热液运移同向性?(范启灏,2008)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西向东,沿南北向运动的流体,在北半球总向右偏转;沿东西向运动流体亦如是,即逆时针旋转,河流右岸冲刷较重,即科迪奥利现象。南半球相反。 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地球表层构造应力水平运动,连同深部地质作用自下而上运动,是否是中国大陆热液成矿,第三象限深部(西南部)向第一象限(东北部)浅部方向发展演化,在已知矿区第三象限深部探边摸深 3.3 热液流动/富矿 中国大陆热液运移同向性(范启灏,2008) 3.3 热液流动/富矿 中国大陆热液运移同向性?(范启灏,2008) 华南地区热液矿床矿带、矿田、矿床、矿体的找矿方向和成矿流体运移方向,若结合控岩控矿构造分析,应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西向北东的,即是由第三象限的深部向第一象限的浅部运移的 矿区深部找矿应往西南区 3.4 矿体侧伏 侧伏角: 倾斜断裂面上矿体最大截面AB 面长轴, 与断裂面走向线之锐夹角, 即矿体在该断裂面上的侧伏角 侧伏向: 倾斜断裂面走向线构成侧伏锐角一端的方位 3.4 矿体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