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程序中前氧化处理对鱼腥藻细胞活性和其代谢物释出之影响.pdfVIP

净水程序中前氧化处理对鱼腥藻细胞活性和其代谢物释出之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屆海峽兩岸水質安全控制技術與管理研討會 淨水程序中前氧化處理對魚腥藻細胞活性及其代謝物釋出之影響 淨水程序中前氧化處理對魚腥藻細胞活性及其代謝物釋出之影 響 邱宜亭* ,連紹凱,葉俐伶,林財富 摘要 本研究以次氯酸鈉、臭氧及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探討魚腥藻細胞(Anabaena circinalis)受到氧化劑破壞後,細胞破損與胞內代謝物釋出之情形。研究中應用螢光 染劑FDA(fluorescein diacetate)搭配螢光顯微鏡(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e, EFM) ,偵 測細胞完整的程度,並以魚腥藻產生之土味代謝物質geosmin ,觀察其細胞破損的程 度與其胞內代謝物釋出之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以 1 mg/L 次氯酸鈉進行氧化,於 接觸時間 1 分鐘內即可破壞約80%的細胞。以臭氧氧化,則發現1 mg/L 之臭氧於0.5 分鐘內可將多數細胞去活性化,並有效降解其代謝物質 geosmin 。然而,以2 mg/L 之高錳酸鉀進行氧化,於120 分鐘之接觸時間內,並無法使魚腥藻受到明顯地破壞。 由氧化實驗所求得之一階動力參數顯示,氧化劑對魚腥藻細胞破壞速率,以臭氧最 快,次氯酸鈉次之,高錳酸鉀較慢。 關鍵字: geosmin 、魚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 、加氯氧化(Chlorination) 、臭氧氧化 (Ozonation) 、高錳酸鉀 (Potassium Permanganate) 1. 前言 水源區內農業的開發、以及家庭污水之排放,常導致水庫有水質優養化的問題。 於優養化的淡水中,藍綠細菌(cyanobacteria, 或稱藍藻)常是水體中主要的藻類,且 已經被證實是造成水源中異臭味的主要來源(Ficek, 1984) ,這些臭味物質多為化學物 質及藻類生長過程中的代謝物,例如 2-methylisoborneol (2-MIB) 及 trans-1,10-dimethyl-trans-9decalol (Geosmin) 、 2,2,6-trimethyl-1-cyclohexene-1- carboxaldehyde (β-cyclocitral)等物質,會造成土霉味、木頭味、魚腥味及腐敗酸臭味 等多種異臭味,不僅導致自來水中之臭味及水質不佳等問題,更會引起消費者對飲 用水安全的疑慮。此外,許多研究也證實藻類因生長活動所釋出之代謝物質,可能 為水中有機物及消毒副產物前質之重要來源(Akhlaq et al., 1990) 。 1 第六屆海峽兩岸水質安全控制技術與管理研討會 淨水程序中前氧化處理對魚腥藻細胞活性及其代謝物釋出之影響 藻類問題突顯出淨水技術對藻類控制及去除之急迫性。因此許多國內外淨水廠 藉由加入氯、臭氧、高錳酸鉀等氧化劑以提高混凝對於藻類去除的效率,並氧化去 除水中的臭味物質,於這些氧化劑中,以臭氧對土霉味物質2-MIB 及Geosmin 的去 除效率最為有效(Westerhoff et al., 2006) 。但氧化劑的使用會破壞使藻體細胞破裂,使 得其胞內代謝物質隨即釋放溶解於水體中,因此若要去除藍綠菌胞內的代謝物質, 應優先去除整個藍綠菌細胞。亦有研究指出低劑量之氧化劑僅會破壞少數的細胞 (Falconer, 2005) 且提高混凝對藻類去除的效率(Plummer and Edzwald, 2002) ,因此若 能適當的控制氧化劑量,使藻類細胞不致被大量的破壞,且能在混凝程序中將藻體 與胞內代謝物一起去除,利於減輕後續處理單元中的溶解性臭味、藻類毒素及有害 病菌等處理負荷。 台灣多座飲用水水庫皆有藍綠菌的問題,而淨水廠中多數具有前氧化程序,可 能會對藻體造成破壞,導致代謝物釋出,包括土味物質geosmin ,造成後續處理的困 難度增加。因此了解各種氧化劑對於藻體之破壞及代謝物釋出,對於淨水場之操作 具有相當之重要性。本研究即針對具有產臭能力之魚腥藻,以淨水廠常用之氧化劑, 包括次氯酸鈉、臭氧及高錳酸鉀,探討其對藻體細胞氧化時,細胞的完整性與其代 謝物質釋出及破壞之關係,以作為實務應用上之參考。 2. 研究方法 2.1 細胞培養與採樣方式 本研究所使用之魚腥藻為Anabaena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