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服从周王命令 ②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③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 ④随从周王作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观察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D.交通的发展 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6.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7.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太祖从容谓曰:“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文中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邦国元勋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8.下图是我国哪个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秦 B.汉 C.元 D.明 9.“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省制 10.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1.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 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 “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2.雅典政治机构中管理内政、外交、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首席将军 C.执政官 D.公民大会 13.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冲击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法则 B.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14.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城邦内部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15. 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 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 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 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对后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