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7.15——1937.9)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党从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3.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过程: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而参加过起义的大将、上将更不在少数。南昌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摇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将“八一”作为建军节。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1)内容: (2)意义: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江 西 赣 江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井冈山 长沙 浏阳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问题: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 13% 0%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 共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共产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 战略基地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5.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1932年蒋介石写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手令 材料: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问:“外寇”、“内匪”各指什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 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性质: 意义: 1931年冬 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权 江西瑞金 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 完全不同的政权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5.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 经过: 1934.10---1936.10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文档评论(0)

zhengy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