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专题二-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创新演练大冲关 人民版必修3.docVIP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专题二-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创新演练大冲关 人民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专题二-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创新演练大冲关 人民版必修3.doc

专题二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创新演练·大冲关 (时间: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 解析:草书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符合材料中“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B是草书,故符合题意。答案:B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简残片上的文字是小篆西汉的书写材料依然是帛、竹木简竹简《论语》当属实物史料,是研究西汉历史的第一手史料《论语》是研究先秦时期儒家学说解析:根据所学,A、B、C三项错误,本题应选D项。A项错误在于文字是隶书而非小篆;B项西汉时纸已出现并使用,依然是帛、竹木简说法错误;C项《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西汉历史研究无关。答案:D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唐代文物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甲骨文出现在商代,于1899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中间被长期湮没,纸出现在西汉,词出现在唐末,流行于宋代,三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出现,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D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解析:本题较简单,答案:C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注意歌词答案:D6.2010年10月10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苏州桃花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著名木刻年画产地,也是唐寅(唐伯虎)的出生地。右图他的画属于(  )木刻年画 B.风俗画文人画 D.宫廷画解析:本题提供的画属于扇面画,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绘画种类基本以人文画为主要特色,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风俗画等在扇面上出现较少,本题选C项。答案:C近代著名画家陈寅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  )[ 解析:A项是文人画,B项是陶瓷,C项是年画,D项应是反映农业生产的图画。答案:A下图是题为“国韵”的京剧四大行当雕塑。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解析:京剧中女子的角色为旦,据此判断①是旦,排除法即可确定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材料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材料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材料4: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以后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1)问注意归纳两则材料的要点。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徽汉合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对材料4的观点加以评判,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yaob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