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贬谪诗对屈骚的继承和超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禹锡贬谪诗对屈骚的继承和超越.pdf

第20卷第3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Vol. 20 No. 3 2007年第3期 JOURNAL OF WEIFANG EDUCATIONAL COLLEGE 柳 2007 刘禹锡贬滴诗对屈骚的继承和超越 王建梅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莫定了中国贬滴文学的传统基调— 骚怨。中唐诗人刘禹锡无罪 遭贬,远弃蛮荒23年。他在贬滴时期的创作,继承了屈骚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形 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 关键词:刘禹锡;贬请诗;骚怨;继承;超越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一2080(2007)03一0047一04 屈原忠君爱国,竭忠尽智却遭谗被逐,其《离骚》中所表 (《答杨八敬宣绝句》)。这一时期,诗人为时所弃,空怀凌云之 现的凄侧的怨愁、沉痛的忧伤和极度的愤慈,奠定了贬滴文学 志,独处僻壤,难与同道过从。诚如“饱霜孤竹”,但“竹”虽孤 的主题。屈骚的影响,正如刘腮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所说,而有节,祈以为笛,吹奏的是“声偏切”的繁音促响。这一串串 是“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人生遭际和内 发自诗人内心最深处的激切悲壮、刻骨铭心的音符回荡在巴 在品格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使得他对屈原骚怨精神 山楚水之原始蛮荒中,激荡着忧怨愤切的骚怨情怀。 的理解深深地浸透于作品之中,但刘禹锡毕竟生活在屈原千 刘禹锡的怨愤之情在其滴居朗州时期表现得最为集中和 年之后的唐朝,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和 鲜明。朗州地方的偏远,懊曲的委曲低回,深山林间的半夜猿 文化氛围又培养了刘禹锡不同于屈原的精神境界,因此,刘禹 啼,这一切使得诗人心中固有的那种忧怨委曲之情愈加浓郁 锡在继承发扬屈骚怨愤精神的同时,又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 和难以抑止,于是发出了“高莫高兮九阁,远莫远兮故国”(《楚 超越,从而形成了他旷达与自适的独特风格。 望赋》)的感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移的无期,郁积于心 一、怨刺与忧伤— 对骚怨精神的继承 中的哀怨也愈加强烈:“莫高者天,莫睿者泉,推以极数,无逾 1.怨刺。屈原一生致力于其美政理想,“虽九死而犹未 九年。伊我之滴,至于极数,长沙之悲,三倍其时?”(《滴九年 悔”,但其理想与楚国黑暗的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人生 赋》)语调之苍凉,幽怨之深重,让人不忍卒读。 遭受了重大挫折,因此内心郁积着一股深沉的怨愤之情:“荃 才高遭嫉,志洁被诬,是历代被贬滴者的共同感受。屈原 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盘怒”,“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却因群小毁 修之数化”(《离骚》)。字里行间饱含着悲伤怨愤,蕴藏着满腔 谤而连遭祸谴,因此,他在辞赋中用了大量的言辞对奸人进行 的爱国激情,“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屈原贾 斥骂:“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何琼佩之僵赛 生列传》),“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怨”是屈 兮、众夔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离 原作品中一个深刻的主题,也是其作品情感内容的渊蔽,但他 骚》)。同样,刘禹锡认为其贤者失路、命途僵赛之部分原因也 的“怨”并非是普通意义上人生多难的哀叹,而是其美政理想 是小人谤毁所致,于是在诗文中作不平之鸣,用寓言的形式, 破灭之后的无可申诉与痛苦挣扎,其背后是一个伟大灵魂的 借物陈情,对朝廷权贵们的任意诬蔑和无由处罚进行尖锐又 孤独无依。 深隐的讥刺与批判。这类作品主要创作于朗州时期,如作品 刘禹锡与屈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少年负志气,信道 《聚蚊谣》、《百舌吟》、《昏镜词》、《有獭吟》.《鹑 A吟》、《飞莺 不从时”((学阮公体三首》其一)。因不堪面对日渐衰落的国 操》等等,而以《聚蚊谣》最富批判力和战斗性。在诗中,他把 势,永贞元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内抑宦官、外制落镇的 那些宦官、权臣和趋炎附势之徒直接比喻为本性贪婪凶残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