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史学史80 .ppt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中国史学史80 .ppt

中国史学史 张笑川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史学史学科的定义: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它有着清理史学遗产、阐明史学演进过程和揭示史学发展规律的任务。(对象与任务) 史学史研究的内容: 1、历史观 2、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 3、史学评论 4、历史编撰学 5、官方修史制度 6、史家及史学机构的史学活动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1、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上。 2、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使之区别于史部目录学、史料学、史籍整理等史学辅助学科。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有助于其他学术史研究 3、为建立和丰富史学理论提供必要条件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功: 1、掌握一般历史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3、系统全面地掌握史学史方面的知识 4、掌握史学史相邻学科的知识,其中较重要的有目录学、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等等。 5、掌握一般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须注意的方法: 1、必须注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2、注意史学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的联系。 3、注意史学史学科诸项内容之间的联系。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一)历程 1、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史学史因素 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表序》,班彪《略论》,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刘知几《史通》等等 2、梁启超和史学史学科的提出(20年代) 3、40十年代三部史学史专著的出版 4、五六十年代:50年代沉寂,60年代活跃 5、八十年代以来:深入与发展 (二)展望 1、扩大研究内容 2、更新研究方法 较重要的史学史家 参考阅读书目 ①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②蒙文通《中国史学史》 ③顾颉刚《中国当代史学》 ④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⑤刘知几《史通》 ⑥章学诚《文史通义》 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 阅读基本文献 乔治忠:《史学吟》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十二诸侯年表序》 班固:《司马迁传》 范晔:《班彪列传》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作业 乔治忠《史学吟》书后 第一章 史官时代——中国史学的萌芽 一、瞽史与传说 二、史官的演变 三、史官时代的史书和史学 四、殷商至西周时期历史观念的演变 一、瞽史与传说 中国史学的起源: 杨翼骧:探究我国史学的起源,应当从文字出现的时候谈起。因为有了文字才能有历史记载,有了历史记载才能编纂成为史书,在记录史实和编纂史书的过程中才产生了史学。 文字是史学产生的必要构件吗? 孔子之前的史学可以文字的产生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瞽史时期,一个是史官时期。 二、史官的演变 李宗桐:史之初义为史官,而其职权凡三变。总全国一切之教权政权,最初之职务也。盖最古教权与政权原不分,史既掌管一切天人之际的事务,则总理一切政权教权,亦极合理。后渐演变,因政权与教权分离,天人之际属于教权范围,故史官职权缩小,只包括天人之际的事务及其记载而不能参与政权,此第二阶段也。只以著国史为事,此第三阶段。亦即后世对史官之普通观念。盖时代愈后史官之权愈小,愈古权愈广,明乎此,方能知史之真谛。即以地位而言,亦最初极尊,而后转卑。(李宗侗:《中国史学史》,台北:化冈出版有限公司,1979,第4-5页。 ) 三、史官时代的史书和史学 1、尚书 2、诗经 3、逸周书 4、百国春秋 5、其它类史书 3.1 《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一部典籍。 《尚书》的编定者据说是孔子。 《尚书》是殷商至西周时期的官方档案文件的汇编。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尚书》是记言体史书的鼻祖。《史通?六家篇》:“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顾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 《尚书》的缺陷:《史记·三代世表》:“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 四、殷商至西周时期历史观念的演变 《礼记·表记》:“殷人尊鬼,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诗经》“文王”:“天命靡常” 《孟子?万章上》引《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的“诏诰”:古先王有夏,今时既堕厥命;今相有殷,今时既堕厥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 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 第二章 孔子至司马迁——中国史学的确立 一、孔子的史学 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 三、司马迁和《史记》:中国史学的确立 一、孔子和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