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心态特征演变.docVIP

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心态特征演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心态特征演变.doc

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心态特征演变 2005年第6期 总第24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suadministrationinstitute No.6,2005 GeneralNo.24 ?文化研究? 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 心态特征演变 蔡丰明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3) 摘要:吴地民俗是中国地域民俗文化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形态.在经历了古代,近代 与现代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它逐渐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工商型的转变过 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当地民众社会心态上的诸多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他们在价值取向 上从重农轻商,重义轻利转变为重商轻农,重利轻义;在文化心理上从封闭保守,安土重迁转 变为开放进取,走向世界;在处世态度上从勤俭节约,朴实厚道转变为奢靡享乐,灵活善变等 等的心理演变趋势. 关键词:吴地民俗;转型;大众心态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05)06—0025—06 当前学术界对于吴地这一概念已经达成 了较为统一的共识.所谓吴地,是指以太湖流一 域为中心,以上海,苏州,无锡等中心城市为依托, 包括整个长江三角洲在内的一个广大区域.这个(一)古代时期吴地民俗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较为发达的稻作古代时期的吴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作区,尤以 文明.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稻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史记?货殖列传》 化教育事业的兴盛,该地逐渐成为我国一个经济云:楚城之地,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在典 实力较强,文明程度较高,社会人才较为集中的重型的农业经济影响下,古代吴地民众的生活方式, 要区域.尤其是在近代以后,随着上海等工商业习俗行为,文化取向都具有深厚的农业性特点,表 大都市的迅速崛起,吴地的经济,文化形态很快由现出了与农业文明社会较为一致的适应关系.古 传统向现代转型,表现出了较为鲜明的开放,开拓代吴地民众长期以稻米作为主粮,并且形成了以 的特点.吴地民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体系,例如米饭,米粥,米点, 渐完成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演变转化过程,逐以及用米做成的各种食品等等.在古代吴地民众 渐从传统农业型的形态过渡到了现代工商型的的生活起居,岁时节庆,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方 形态.面,也体现了鲜明的农业文明特点.例如在吴地 收稿日期:2005—07—25 作者简介:蔡丰明(195l一),男,上海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和民俗学. 25 民众中十分盛行的贴春联,鞭春牛,尝新米,吃元 宵,唱山歌,划龙舟,斗鸡斗草等许多节日习俗和 娱乐习俗形式,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展 现了鲜明的农业文明特色.有些习俗活动虽然在 内容上并不一定具有鲜明的农业性特点,但是从 其活动时间的选择,活动器具的运用等方面,还是 可以看出一定的农业文明因素.例如古代吴地的 许多习俗活动大都是在春节,元宵,清明,立夏,端 午,中秋,重阳,冬至等时节中进行的,因为这些时 节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已经成 了农业社会中的人们举行各种重要社会活动的标 志性时日. 古代吴地民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那种浓 厚的宗教主义色彩和鬼神信仰风气.秦汉以前, 吴地的经济文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中 原地区相比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该地 的宗教迷信和鬼神信仰风气十分浓厚.古籍记 载:江南之俗……信鬼神,重淫祀_】J,这较为明 确地指出了古代吴地文化思想上那种崇信鬼神的 特点.到了明清时期,吴地的商业经济得到很大 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表 现在当地民众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崇神信鬼 特点依然没有很快消除.每逢岁时节庆和神灵诞 日,吴地的民众就要到庙宇中去叩头祭拜,祈求神 灵保佑.古代的吴地还存在着一些具有原始巫术 性质的迷信习俗形式,如占卜,看相,算命,求签, 扶鸾,讲僮等等. 我国封建社会时间甚长,宗族血缘关系影响 甚深,这一特点在古代吴地的民俗形态上也有着 较为充分的体现.不论是婚丧喜庆,社会交际,还 是家庭关系,祖宗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形式,无不渗 透着浓重的封建伦理色彩,反映了深厚的宗族血 缘关系.以传统的婚礼习俗为例:古代吴地男女 结亲时,必须按照繁缛的六礼来进行,六礼中 包括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等诸多程序.这些繁缛复杂的程序 之所以会成为重要的婚礼习俗内容,与封建婚姻 的家族性质有很大关系.在古代吴地的生育习俗 和丧葬习俗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浓厚的封建伦理 色彩的家族血缘关系.例如吴地的妇女生了孩 子,尤其是生了男孩以后,家族中便要举行各种形 式的庆贺活动,如报生,送喜,开奶,祭 26 灶,洗三,剃满月头,抓周等等;如果家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