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doc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doc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3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 李开明1, 2,刘 军3,刘 斌3,江 栋2,刘思明3 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5 3. 广州市恒兆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利用叶轮式曝气机、水车式曝气机、射流式曝气机等3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曝气设备进行了黑臭河涌曝气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增氧方式对黑臭河道水体增氧效率不同,水车式曝气机、叶轮式曝气机均可在黑臭河道下游形成一段绿色水面,水车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15.7 m,叶轮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6.3 m,射流式曝气机不能形成明显的绿色水面。无论是河道水体增氧效果、CODcr、NH3-N去除效果,还是河道菌—藻生态系统的建立、自净能力的启动,水车式增氧机均优于其它两种增氧机,而且存在投资少、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适应于河道窄、水流缓、截污难度大的城郊中小型黑臭河道的治理。 关键词:黑臭河道;河道曝气;叶轮式曝气机;水车式曝气机;射流式曝气机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6-0816-06 河道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普遍现象[1],溶解氧含量不足是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水体复氧直接影响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扩散、降解直至整个水体的自净过程[2, 3]。河道曝气增氧是城市河涌水体复氧的重要方式,曝气方式和曝气设备的选择对城市黑臭河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适应于华南地区黑臭河涌治理的曝气增氧设备及技术,我们于2003年6月5日—2003年9月5日在广州市朝阳涌现场,对3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曝气设备进行了黑臭河涌曝气试验。 1 河道概况及试验过程 1.1 河道概况 朝阳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全长1500 m,宽6 m。主要污染为上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十年来全河道一直处于黑臭状态,我们于2002年对该河涌进行了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上游100 m河段仍处于黑臭状态[4, 5]。 1.2 试验方案 表1 增氧机类别及各项技术参数 Table 1 Aerator type and Technique parameter 增氧机类别 产地 型号 功率/kW 增氧能力/(kg·h-1) 水车式增氧机 国产 Sc-1.5 1.5 2.59 国产 Yl-1.5 1.5 2.3 意大利 Eolo/15T 1.5 2.3 取朝阳涌上游黑臭河段,从渡槽处开始进行曝气增氧试验,采用功率相同的三种不同增氧方式的增氧机(均为1.50 kW),叶轮式曝气机、水车式曝气机为国产富地牌,射流式曝气机为意大利生产,其型号、功率、增氧量等指标见表1。其充氧能力按增氧机清水充氧性能测定(SC/T6009-1999),参数由生产厂家提供。 试验在2003年6月5日—2003年9月5日期间进行,试验期间,天气一直晴朗,温差1~2 ℃。试验在同一地点进行,3种增氧机试验条件基本一致。 1.3 取样点 在渡槽前、增氧机下游5、10、15、20 m各设置一个取样点,进行各项指标测试(图1)。 图1 试验河段1~5#取样点示意图 Fig. 1 1~5# Site sketch map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理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DO:采用上海产溶解氧测定仪,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6]。透明度:采用自制塞氏盘进行测定,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6]。pH:采用上海产笔式pH计,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6]。NH3-N:采用纳氏比色法进行测定[6]。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6]。TN: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6]。TP: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温度:采用常规温度计直接测试。 1.4.2 生物学指标测定及方法 图3 水车式增氧机处理各样点DO变化 Fig. 3 DO changes on different site by paddlewheel aerator 细菌总量:采用平板培养法[7, 8]。微型动物:用吸管吸取1滴(约0.05 mL)水样,在血球计数板上直接进行活体观察并计数[3]。浮游藻类:将水样用鲁哥氏碘液固定,用显微镜观察鉴定并计数,每样点计数3次,数量取3次之和,藻类鉴定的最小分类单位为属[9]。Chla测定:按《湖泊富营养调查规范》进行[9]。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增氧方式增氧机对河涌水体影响 图4 叶轮增氧机处理各样点DO变化 Fig. 4 DO changes on different site by impeller aerator 随着增氧机的使用,不同增氧机下游水体相继出现了颜色变化,水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