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名胜--米公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襄樊名胜--米公祠.doc

襄樊名胜---米公祠 ?? 浩浩汉江水,清澈见底,蜿蜒曲折,流过千年古城襄樊。在城市中心的汉水江畔,有一座质朴典雅的院落,这就是为纪念北宋有名的书画家米芾所修建的米公祠。 ? 略懂书画的人,有谁不知米芾的大名呢?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以他在书法,绘画,收藏,鉴赏和学术上的成就,自北宋以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书画爱好者,为华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襄樊是米芾的故里,他的先人由山西迁来此地定居,现襄樊城北的米庄,就是其后裔的居住地。从1051年米芾出生,到16岁随母去京城汴梁,米芾在襄樊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汉江澄绿,岘山烟云,古城钟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长期在外谋生,晚年又定居镇江(润洲),但他对家乡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成名以后,自称为“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们也称他为“米襄阳”。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以米芾为荣,自元代以来,人们就修建庙宇纪念他,经过明,清两代和近年的扩建,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有七进院落,三座大廊院,占地16000平米颇有规模的米公祠。 ?? 米公祠面对汉江,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幅米芾所画的石刻山水图,有一米多高,三米多长。透过细腻的石刻,可以感受到此画的神韵:远山烟雨,树木简略,野居茅舍,妙于熏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导游讲,米芾作画的风格称为“米氏云山”,用笔不多,但能传神,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可惜他的画没有一张真迹得以流传下来,这些都是根据后人史书上临摹下来的,这不能不叫人感到遗憾。 ?? 入门是一个很大的庭院,绿树曲径,浓荫花漫。在院的左侧,有一座红柱青瓦的别致八角亭,上书《洁亭》两个大字。导游告诉我们,称米芾为书画奇才,不仅是因为他在书画上的成就,而且还因为他的鲜明个性。史书记载,米芾不是一个稳重深沉的老学究,而是一个性情旷达,不随俗流,不拘成规,独往独来的文人颠儒。关于这方面有他很多的传说,如著名的“米颠拜石”,据说米芾看到奇山异石,必双手合十相拜。他在无为县任知军时,院中立怪石一尊,每日上朝前必抱笏揖拜,且口中念念有词;嗜砚如命,每得一奇砚,必抱其入睡数日,为得一爱砚而于他人夺于席间;更有甚者,诈法帖,造假画之事也时有发生。他生性洁癖,喜好唐服,这座洁亭就是他生活个性的写照。他自称是天马行空,颠狂自放,世人称其为“米颠”,后人书:“颠不可及”,也是因他的名气对他个性的褒义吧。 ?? 穿过洁亭向前,就来到纪念米芾的拜殿。这是一座山门寺院式的灰白建筑,是他的族人祭祀他的地方。拜殿内挂着米芾的正面画像,上挂横匾:颠不可及;两边挂有一幅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尽风流,生动的刻画出米芾潇洒不凡的艺术大师形象。拜殿内陈列着纪念米芾的各个朝代的碑文。 ?? 拜殿后就是有名的宝晋斋,据说是米芾得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略帖》墨迹后,欣喜若狂,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晋斋。这个院子比前院更大,一棵明代的银杏树,树干直径有两米多粗,长得枝繁叶茂。宝晋斋前是米芾的全身青石雕像,长须炯目,衣冠飘逸。院两侧是书法碑文长廊,镌刻着历代书法大师们的杰作40多碣,其中以与米芾合称“宋四大书家”的苏轼,蔡襄,黄庭坚的作品居多。宝晋斋内陈列着米芾的大量书法作品,有真迹也有拓本。米芾的最大成就是他的书法,他继承了先人的书法精髓,真,行,草各露其风骨,书法行家们称其笔法挺进,气韵非凡,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奇,挥毫天真自然,决无矫揉造作之感。苏东坡称其书法如“风樯阵马,超逸入神,沉着痛快”;黄庭坚评其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我作为书法的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但见其草书,行书作品,笔法确实流畅,给人以美的书法艺术的享受。 ??? 展出的《蜀素帖》是米芾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蜀素是一种四川的丝绢,由于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芾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变化极大,表现了动态的美感,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 米芾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已是很有名气,《宋史》记载,:“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传到后世更为珍奇,以米芾的《研山铭》为例,此作品是米芾为绘南唐李后主研山砚图,题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后有其子米友仁行书题字。该作品经历代文人名士收藏,后又留落日本,近年辗转百折回到国内。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90岁高龄时见到它,激动不已,写下了“羡煞襄阳一支笔,玲珑八百写秋深”的诗句。该作品在国内的拍卖会上以3000万元的价格成交,据说在国外的标价远不止这个数,由此可见米芾作品在当今的艺术价值。 ?? 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功,一方面是他的天赋,另一方面是他长期勤学苦练,对书画如痴如醉的热爱的结果。他儿子米有仁说他每天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