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晋灭亡原因的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晋灭亡原因的综述.doc

西晋灭亡原因的综述 在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动乱以及三国纷争的动荡以后,中国迎来了统一全国的王朝——西晋,但是西晋政权从265年建立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到316年西晋灭亡,只运行了52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到灭亡仅仅是36年时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那么这个一同全国的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短暂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统治集团内部原因 ① 晋武帝司马炎的局限:晋武帝在平定东吴一统全国以前,他是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的,雅好直言,留心纳贤,还带头节约宫廷开支,制止铺张浪费,经济上推行占田制,政治上惩处贪官污吏,军事上练兵讲武,表现出奋发有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且出现了“太康之治”。但是后期的晋武帝却一改节俭之风,变得奢华无比,并且带起了这股奢华之风,朝堂中的各个大臣也开始攀比,历史上就有石崇和王恺斗富之说,而晋武帝不止没有制止,反而帮助王恺斗石崇。而且后期的晋武帝耽于女色,疏于政事,将政事交给后父杨俊料理。 ② 晋武帝眼光短浅。在传位于谁的问题上,晋武帝有几次想要废除痴傻的太子司马衷,但是他听信妇言,听信小人之言,不仅没有废除太子,反而还为太子取了贾南风为太子妃,并且最终没有废了贾南风,造成了日后的杨党和贾党之争。 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王位,削弱了自身的统治力量。 西晋建立之初实行分封以及宗王出镇,导致中央式微,地方军事 武装的崛起,中央无法很好的控制地方,甚至出现了“八王之乱”。魏晋间帝位的更替,是通过宫廷政变来实现的。晋武帝认为,要防止这种事变的重演,就必须培植皇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使其成为维护朝廷的可靠力量。因此,武帝在泰始元年即位后,就大封宗室。以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晋书?地理志上》)。 晋继承了两汉的封国制,有王、侯两级。因有西周五等爵制的传说,又定了五等爵。在魏陈留王咸熙元年(公元 264 年)五月庚中复设“五等爵”(《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纪》)。总的说来,晋“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又“有开国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伯、子、男及乡亭、关内、关外等侯之爵”(《通典?职官典?历代王侯封爵》)。 西晋初年,大封同姓王,有二十七王之多。地方都督,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建立都督制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皇权捍卫统一。但都督坐镇一方,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可以成为维护皇权的力量,也可以成为地方割据的势力。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的宗室诸侯王的特权,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度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宗室诸侯王恰好成为分割皇权的势力,以致出现了八王之乱。 南方流民的暴动 在八王混战期间,各地水利失修,吏治混乱。正在这时,天灾也连年流行,各地大量人口的流亡也开始了。 据史书记载,这时期关中人口有十余万流入汉川(《晋书?李特载记》)。河东、平阳、弘农、上党诸郡人民流入颍川、汝南、南阳、河南的有数万家(《晋书?王弥传》)。益州流民流入荆、湘的也有数万家(《晋书?杜弢传》)。刘琨上疏陈述他在并州目睹人民流亡的情况:“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民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幼,不绝于路。”(《晋书?刘琨传》)。 流民到新的地方,生活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当地官府和地主阶级,给他们的不是帮助和同情,而是歧视和欺压。如关中流民在四川遇到的是官吏的贪暴,官吏们甚至想“杀流人首领取其资货”(《晋书?李特载记》)。巴蜀流民在荆、湘为旧百姓之所侵苦(《晋书?杜弢传》)。流民没有活路,便起而暴动。 任人唯亲,导致统治集团内部腐败不断加深。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的运行使得当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贾后专政,动摇了统治根基。公元 290 年,晋武帝死,子惠帝即位。惠帝是一个近乎白痴的庸人,而皇后贾后,却怀有政治野心,并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武帝死后,外戚杨骏和杨太后,父女合谋,掌握了朝廷大权。惠帝无康元年(291),贾后联络楚王司马玮,杀了杨峻及其家属和党羽数千人,命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共录尚书事以辅政;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侯。北军,是守卫京城的禁军,是军队的精锐和骨干。不久,贾后又以惠帝的手诏,责楚王玮擅杀大臣,杀楚王玮。至此,朝廷权力都落在贾后手里。 人口迅速减少。在东汉、三国时期便造成了人口的锐减,从公元88年得将近六千万人口降低到公元280年得八百万,而当时的朝鲜半岛的人口就有五百多万,西域的羌、氐族,北方的匈奴等等人口密度都超过中原,如此多的人一拥而入似得南下,五胡十六国的形势在所难免,中原也无实力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