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技术 温室地栽木耳收益高.doc

食用菌生产技术 温室地栽木耳收益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用菌生产技术 温室地栽木耳收益高.doc

温室地栽木耳收益高 别人家的地载木耳还在蒸锅阶段时,三道镇徐孝友家的3万多袋地载木耳就已经陆续搬进了恒温大棚,而且早早就被商家订购一空。看着他一脸的轻松,就知道今年对他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徐孝友介绍说,用大棚栽培的地载木耳比正常的木耳要提前一个月上市,而且正值市场上的木耳短缺期,销售容易不说,价格还高出不少。 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存有诸多好处的大棚栽培技术在三道河子镇却只有徐孝友一家采用。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引导和扶持菌农科学种植,近年来,三道镇镇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特别是今年出台了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奖励办法,每年将拿出20万元作为食用菌奖励资金,其中就包括对引进食用菌新品种、采用食用菌生产新技术的菌农进行奖励,以此鼓励更多的菌农尝试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实现三道镇食用菌产业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记者: 张丹 刘博 全光照袋料地栽黑木耳创新环节 2009年9月8日 近几年,我省中东部山区黑木耳栽培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林农致富的主要项目。目前,黑木耳栽培普遍采用全光照栽培技术,该技术与过去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相比有4项创新,值得推广。 1 培养料改进 培养料:锯木屑68%、稻糠30%、蔗糖1%、石膏粉1%,加入清水,使含水率达60%。以往培养料中加入麦麸、玉米面、黄豆粉等,实践表明,麦麸、玉米面、黄豆粉或稻糠单独加入,对黑木耳产量影响不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只加入廉价的稻糠为佳。 2 菌袋封口简化 采用食用菌专用聚丙烯折角菌袋,规格17×33×0.045cm,每袋装湿料1kg(干料0.4kg)。按料水比拌料,机械装袋。装好的菌袋封口简化,即不用棉塞、海绵套塞等封口材料,而是将袋口用手捏着拧一下,便完成了封口。这种手拧封口的菌袋,倒置灭菌;拧开袋口接种,接种后,袋口重新拧一下,再正立放置发菌,其余管理同常规。菌袋封口简化与用棉塞、海绵套等封口相比,既节省了封口材料,又节省了人力,使装袋和接种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全光照下出耳 催耳后的出耳阶段,不加任何遮阳设施,完全在全光下进行。选好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催耳后的菌袋分床摆放,间隔10~15cm,横竖看成一直线。实践表明,在全光下出耳,黑木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相对较好;同时,全光下出耳较遮阳网及大棚内出耳减少了材料与管理成本,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4 傍晚浇水 白天阳光晒,促进菌丝发育;傍晚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白天日晒,傍晚浇水的管理方式,创造了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干干湿湿”的生理条件;另外,白天日晒有利于控制杂菌滋生,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了产量。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划口摆袋操作技术要点 2009年9月7日 1 摆袋前的准备 养菌期间,只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一般50天左右,大部分菌丝都可长满全袋,当菌丝长满全袋或离袋底1——2厘米时,开始划口摆袋。摆袋前应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 1.1 草帘编制 用稻草或麦草编制,长2米、宽1.25米、厚3厘米,用麻绳或鱼网线打6——8道径,要求编制紧密,起到遮荫、保温、保湿的作用。 1.2 耳床准备 采用浅地沟出耳床,地沟宽1.10米、深25——30厘米、长度不限;要求床面平整,深浅一致,土壤密实,排列整齐。做好耳床后,浇重水1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分,结合浇水在水口用输液管滴施40%辛硫磷以防治地下害虫,待床面上能下去人时,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床面消毒,然后立即摆袋。同时,将草帘也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后待用。 2 划口摆袋,集中催耳 划口要在耳床附近进行,用刮睑刀片(或手术刀)划口,刀片保持洁净,倒立划“V”形口(袋料分离严重的可站立划口),口的角度为45度——60度角,角的斜线长2——2.50厘米,划口深度0.50厘米左右,每袋分2——3层,每层4个口,共划8——12个口,呈“品”字形排列。边划口、边摆袋、边盖草帘。为了保证划口处子实体原基迅速形成,应集中催耳。即将划口的袋间隔1厘米集中摆放,床内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早晚揭开草帘适当采光,当原基上分化出锯齿状曲线耳芽时,疏散菌袋,袋与袋之间间隔8——10厘米,每平方米摆放25袋左右,呈“品”字形排列,在地沟上每隔50厘米搭一木杆或纵向拉两道铁丝,将草帘盖在上面,进行分床管理。 3 划口应做到六不划 即无木耳菌丝处不划口,杂菌污染处不划口,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口,菌丝细弱处不划口,原基形成过多处不划口,雨天不划口。 食用菌机械的选择和使用 2009年10月26日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食用菌生产服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