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源煤矿岩溶水特征及防治措施.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源煤矿岩溶水特征及防治措施.doc

贵州省吉源煤矿岩溶水特征 及防治措施 赵光伟 (贵州庆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桐梓:563200) 摘要: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贵州省吉源煤矿位于岩溶发育地区,岩溶突水为该矿井的主要水害威胁。通过对矿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含水性、岩溶突水基本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该矿采取了“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短探加强”的防治水措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 岩溶水 水文地质 涌水量 防治措施 引 言 吉源煤矿是一中型煤矿,设计能力60万吨/年,现处于建设期间。矿区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城南西方向,平距1.0~13.0km,矿井井口及工业广场所在地为新场,距桐梓县城约7.0km,行政区划隶属桐梓县燎原镇和高桥镇所辖。主、副、回风斜井等底板开拓系统巷道均布置在煤层底板以下30m~140m的茅口灰岩中,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全矿设计三个水平,其中,一水平标高为+620m,二水平标高为+350m,三水平标高为+150m, +620m水平为先期开采水平。在井田南部官塘河边标高+610m处设排水平硐,用于开采一水平以上的煤层自流排水。 该矿在开拓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了大量的岩溶裂隙,特别是主、副斜井,揭露了较大的地下岩溶管道,涌水量较大,给该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区域概况 1.1 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山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该区地形总体北东高、南西低,最高点标高1321.3m(井田中部小曹东侧山头),最低点标高565m左右(井田南西端官塘河河床),最大高差756m左右,一般高差200~400m。区内煤系地层分布区植被较发育、浮土掩盖严重,且多为农田;其它地层出露较好,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形成峰丛洼地、谷地等岩溶地貌;碎屑岩出露区形成侵蚀地貌。矿区主要属中低山~中山碳酸盐岩岩溶—侵蚀地貌。 1.2 气象、水文 矿区南东边缘有官渡河、官塘河等常年性河流,在井田内还发育了流水岩、鸭塘等常年性溪流和多条季节性溪沟。官渡河→官塘河流经井田的南东侧外,井田西界外河床最低标高为+565m,最高洪水位572m;官塘河流入矿区切割始点河床标高为+909m,洪水位标高为+916m。该矿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0℃,平均降水量1011.2mm,年平均蒸发量968.8mm,属于多雷暴地区。 1.3 地质概况 矿区及邻近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及第四系地层。 (1)茅口组(P2m):分布于矿区南东部。为一套浅灰、灰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灰岩,含生物屑,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或燧石团块,具缝合线构造。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100m。 (2)龙潭组(P3l):分布于矿区南东部,为区内含煤、含硫铁矿岩系。由深灰、灰、灰黑色薄—中厚层泥岩、砂质、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粉砂岩、灰岩、泥灰岩、煤层(线)、硫铁矿等组成。自下而上含煤层(线)6~14层。其中,含C6、C5、C1等3层主要可采煤层。根据岩性组合特征,从下至上可分为两个段,段间为连续沉积。煤系厚64.40~93.69m,平均79.29m。与下伏茅口组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3)长兴组(P3c):分布于矿区内南东部。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夹粘土岩;中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燧石灰岩、生物屑灰岩及泥质灰岩。厚53.21~68.71m,平均59.89m左右,与下伏地层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4)、夜郎组(T1y):分布于矿区内中部。主要由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平均厚406.02m左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5)、茅草铺组(T1m):分布于矿区内北西部。由一套碳酸盐岩组成。厚450m左右,与下伏地层夜郎组为整合接触。 (6)、松子坎组(T2s):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之外或部分边缘地带。底部为浅灰、灰绿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夹少量中厚层泥灰岩;中上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出露不全,厚度>200m,与下伏地层茅草铺组为整合接触。 (7)、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地势较低的山麓较平坦地带。主要由残坡积、老窑弃渣堆积及少量岩石塌积物(粘土、亚粘土、转石或岩块等)组成。厚0.5~10m左右,与下伏地层各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茅口岩溶水特征 2.1 埋藏特征及补给方式 由于区内碳酸盐岩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岩溶化地层广泛出露地表,特点是以潜水为主。地下水循环交替快,常以泉、河、地下河等形式排泄。动态变化大、水化学成分简单、矿化度低。大气降水、地表溪沟水及植被渗水等通过碳酸盐岩之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