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doc

***大学**校区教三楼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审 核 人:*** 目录 任务概况及目的....................................................................................2 编制依据………………………………………………………………2 沉降观测方案…………………………………………………………2 沉降观测的精度、时间、次数………………………………..2 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2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2 (四) 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2 (五) 施测方法………………………………………………………………….2 四、沉降提交的资料…………………………………………………………………2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概况: ***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监理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0七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 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 三、沉降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1)、观测精度 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视距差:≤1.0m; 视距累积差≤3.0m; 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 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首次观测时间为2013年12月日J1→J2→J3→J4→J1 建筑沉降观测:J1→1→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30→29→28→27→26→25→32→31→J1。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1、观测仪器:DS05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 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 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 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7、测站要求 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 8、测站观测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 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 9、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10、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 11、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 (四)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