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褶皱.ppt
第七讲 生长背斜 它一面沉积,一面褶皱隆起,因而具有下列特征。 1.上缓下陡的构造形态 往往浅部岩层的倾角小,深部岩层的倾角较大。 2.上、下构造形态常不吻合 由于上、下构造形态不吻合,从而导致上、下部构造的高点发生明显的位移。 3.岩层厚度由轴部向两翼变厚 愈是在古隆起剧烈上升的时期,这种厚度的变化亦愈大。一旦古隆起上升在水面以上,则发生岩层缺失。 4.顶部岩性粗翼部细 一般是同一层的岩性由顶部向两翼逐渐变细。 第七讲 生长背斜 二、分析内容 1.岩性分析 生长背斜是一个继承性的古隆起,在古地理的景观上,它往往是水下的一个高地,顶部离水面较浅,受到波浪的掀动和底流的冲刷比两翼强烈,堆积在古隆起上的碎屑物,经过长期的淘洗,较细的物质随底流带走,较粗的物质则保留下来。往往使砂岩百分比的含量在背斜顶部变大,向两翼变小。随着岩性的这种变化,将导致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顶部的储油物性比翼部要好。 第七讲 生长背斜 2.形态分析 通常将古构造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 雏形期:是古隆起初期,隆起的幅度不大。往往 是盆地早期的某一次构造运动所成,一般不是盆地最 强烈的构造运动。 ② 定型期:是古构造的强烈隆起阶段。构造形态与 今构造的形态基本相似。定型期所反映的构造运动, 通常都是盆地最强烈的一次运动。 第七讲 生长背斜 2.形态分析 通常将古构造划分为四个阶段: ③ 完整期:由定型期以后直到第四纪,构造略有发展。 ④ 衰退期:是指闭合度被后期构造运动所破坏的构造 而言。如果现今构造的幅度反而不及原来的古隆起大, 则谓之构造衰退。 第七讲 生长背斜 3.厚度分析 生长背斜由顶部到翼部岩层的厚度梯度,可以反映古隆起上升的速度。顶部到翼部同一层厚度差,就是该层沉积时的古隆起增长幅度,同一层的厚度差越大,说明古隆起增长的幅度越大,岩层的厚度稳定,则反映地壳运动亦相对稳定。 第七讲 生长背斜 3.厚度分析 概括起来说:古隆起上升的速度与岩层的厚度梯度变化成正比。厚度梯度大时,反映古隆起上升强烈;厚度梯度小时,反映古隆起相对平静。 第七讲 生长背斜 4.顶部位移分析 同沉积背斜的顶部位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同沉积背斜的顶部位移与原始的不对称褶曲形态有联系。因为不对称的水下地形将导致不均衡的剥蚀作用。这种作用,一方面改造了古地形,同时也使同沉积背斜顶部移动。 三、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因为对岩性起控制作用,使古隆起上的储油物性普遍变好。 2.古隆起带上有长期发育的圈闭构造,并且又具备储油物性的有利相带,是油气高产富集的场所。 3.古隆起的鞍部,因水流阻力较小,砂岩呈舌状突起,往往顶部变薄。越过古隆起的顶部,于背水的一 侧下倾尖灭,在其他因素配含下形成岩性油藏。 4.有利于形成构造、岩性及地层等多种类型的油藏。 第七讲 生长背斜 第八讲 底劈构造 底辟构造又称为挤入构造,是指地下较深处的密度相对较小的高塑性岩层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上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属于特殊成因的一种生长构造。 第八讲 底劈构造 一、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 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底辟核、核上构造和核下构造。 1.底辟核 底辟核是指由高塑性物质组成的底辟体,常见的底辟核岩层有岩盐、石膏、粘土和岩浆等。 2.核上构造 底辟核上覆的岩层受底辟作用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形称为核上构造。 第八讲 底劈构造 一、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 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底辟核、核上构造和核下构造。 3.核下构造 底辟核下伏地层在底辟作用 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称为核下构 造。 底辟构造结构示意图 第八讲 底劈构造 二、底辟构造的类型 1.底辟核物质组成的类型 按照底辟的物质组成,底辟构造可以分为盐底辟、泥底辟和岩浆底辟等。 2.底辟核与围岩关系的类型 按照底辟核与围岩的关系 可将底辟构造分为隐刺穿构 造和刺穿构造。 底辟核与围岩关系示意图 第八讲 底劈构造 3.底辟核的形态类型 主要有枕状、柱状、鸭头状或蘑菇状等。 4.底辟核的深度类型 按照底辟核顶面的埋藏深度,底辟构造可分为浅、 中、深层三种: 浅层底辟,顶面埋深 小于1200m; 中层底辟,顶面埋深 在1200-3000m之间; 深层底辟,顶面埋深 大于3000m。 底辟核形态示意图 第八讲 底劈构造 三、底辟构造样式 底辟构造变形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底辟物质本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抗战胜利80周年ppt以史为鉴筑忠魂砥砺奋进谱新篇PPT抗战胜利80周年课件.pptx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docx VIP
-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pdf VIP
- 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标准实施补充规定(2015)中煤建协字〔2016〕116号文.pdf VIP
- ISO9001和FSSC2200和ISO22000和HACCP四标一体的体系文件清单.docx VIP
- 地产工程管理全过程.pptx VIP
- Unit 4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中国服饰文化.pptx VIP
- 九年级上群文阅读教案:《7 如何把握议论文论点》教学设计(10页公开课精品资料).docx VIP
-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和处理PPT课件.pptx VIP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质量标准(word).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