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正交阵与特征值问题窄.doc
第十讲 正交阵、特征值问题
教学目的:
介绍正交阵和正交变换;
介绍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概念、算法、性质。
务使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
第五章:§ 5.2 三、正交阵与正交变换;
第六章:§ 6.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教案提纲:
首先回顾上一讲:内积与基本度量;正交组与正交化;正交基;
第五章:§ 5.2,三、正交阵与正交变换:定义5.12 设矩阵, 若有,则称为正交阵。
。
2. 正交阵的性质:
定理5.5,特别是(4);
定理5.5 正交阵有以下性质:
(1)正交阵可逆,其逆阵即其转置,且仍为正交阵;
(2)正交阵的行列式为;
(3)正交阵之积仍为正交阵;
(4)阶正交阵的行(列)向量组构成的正交规范基。
§ 6.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概念:
定义6.1 设是阶方阵,若有数和非零列向量,满足等式
, (6.1)
则称为的一个特征值,为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
2. 求法:
特征多项式(特征方程)→ 特征根(特征值)→ 特征向量(特征子空间)。
算法原理:将定义式(6.1)写成
, (6.2)
这是关于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有非零解当且仅当其系数行列式为零,即 (6.3)
即 (6.4)
(6.4) 的左端展开是一个关于的次多项式,称为的特征多项式,记作,(6.4)式即是,是关于的次方程,称为的特征方程。据代数基本定理,这个方程在复数域上有且仅有个根,称为特征根,记作,它们就是所求的矩阵的特征值。由此可知:阶方阵有且仅有个特征值。
将这些特征值逐一代入齐次方程(6.2),解出的所有非零解向量,就是属于各特征值的全部特征向量。具体说,对任一特征值,解齐次方程组
, (6.5)
称为特征方程组,所有的非零解都是属于的特征向量。
例 6.1 求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 的特征多项式
=,
于是解得的特征值为:。下面分别求特征向量:
对于,解齐次方程组,即
得基础解系,因此属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对于,解齐次方程组,即
,
得基础解系,因此属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例 6.2 求 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 的特征多项式为
,
所以的特征值为(二重根)。
:解,由,,
得基础解系,则属于的所有特征向量为。
:解,由
得基础解系,则属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不全为零)。
让学生当堂练习(p.146,6-1(3))。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1. 韦达定理:
定理6.1;(引入矩阵的迹);
定理6.1的特征值为,则有:
(1); (6.6)
(2)。
根据多项式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即可导出上述结论
(详细证明可参见所附文献[9],p.216)。
式中的,称为的迹(trace),定义为的主对角元素之和。
2. 特征子空间:(同一特征值
定理6.2是的任一特征值,若都是属于的特征向量,则的任意非零线性组合仍是属于的特征向量。
3. 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定理6.3;
4. 属于重特征值的特征子空间至多维:
讲述结论,不证明,只举例;“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
5.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矩阵运算中的变化:
定理6.4 设是方阵的任一特征值,是所属的任一特征向量,则有如下结论:
(1),是的特征值,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2),是的特征值,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3)若是的多项式,则是的特征值,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4)若可逆,则,且是的特征值,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5)若可逆,则是的特征值,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6)也是的特征值,。
(例6.3及一个补例)
例6.3 设的特征值为1、2、3,,证明不可逆。
证 易见,
一个补例
设多项式,而向量是的属于特征值2的特征向量,试验证仍是的特征向量,并问其相应的特征值是什么?
从理论上讲,由定理6.4已有,且容易算出
,
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一结果。首先展开行列式:
因此 ,
于是,
可见仍是的特征向量,所属的特征值是。
(F、G:p.126:4、5、9、10、13;p.146:1(1、4)。)
作业:p.126:10、13;
p.146:1(1、4)、2、5、7、9。
备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