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冀教版九上《五柳先生传》ppt教学课件.ppt
陶渊明:记忆要点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谁能讲一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文学史地位 《五柳先生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开创了文学传记体。隋末唐初人王绩作《五斗先生传》,即承其流。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讨论探究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什么? 宅边有五柳树。 2、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直接表现作者性格特征的句子是什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说说你对陶渊明“不慕荣利”的看法。 A.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从这一点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 B.陶渊明这种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带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4、“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五柳先生的这三大志趣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5.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2、了解情况不深入。 6.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第一大志趣——好读书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7.你认为“不求甚解”这种方法好吗?说说理由。 例:好。因为这种方法重视语感积累,强调整体阅读,不咬文嚼字,不死扣书本,学得灵活。 8.“性嗜酒”让你想起哪些古诗词名句?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9、“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怎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如也。 10.如何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如也”这句话。 这不仅写出了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借用黔娄之妻的赞语。 与“不慕荣利”照应,画龙点睛,作了总结。 强化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 .“赞”语与传文有着怎样的联系? 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练习 找一找: 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返回 黔娄与孔子的弟子曾参是同窗好友。黔娄病故了,曾参急忙前去吊丧。 曾参到了黔娄家里,看到黔娄的尸体在破窗之下,穿着长袍,用块白布覆盖着。由于这块白布短小,盖头就露出脚来,盖上脚则露出头来。不禁为之心酸,就提议说:“把布斜着盖,不是头脚都盖上了吗?” 黔娄妻说:“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不邪,死而邪之,这样会违背先生的生前意愿。” 曾参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哭得更为悲伤。并问黔娄妻:“先生终时,何以为谥?” 古人死后,总爱根据他一生的事迹,用一两个字加以概括,这就叫“谥”。黔娄妻说:“以康为谥”。 曾参又说:“先生在时,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死则首足不能覆盖,棺旁也没祭祀酒肉,这能算是康吗?” 黔娄妻回答说:“先生生前,鲁国国君想任他为国相,但他辞而不受,这算是有余贵吧! 鲁国国君还要赐与他米粟三千担,齐国君主也屡次的想给他重金,先生还是辞而不受,这也算是有余富吧! 他能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而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那用“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人教版七上《自然环境》(第一框地形多样)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自然环境》(第三框风光迥异)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自然环境》(第二框气象万千)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草原人家》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草原人家》(第一框现代化的大牧场)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草原人家》(第三框草原风情)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草原人家》(第二框海拔最高的牧区)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认识地球》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语言和宗教》ppt课件.ppt
- 2012人教版七上《降水和降水的分布》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