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x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doc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27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záo) 甄别 停滞(zhì) 迥乎不同
B.呵斥(hē) 思辨 媲美(pì) 根深蒂固
C.酝酿(liàng) 贮立 应和(hé) 熙熙襄襄
D.商榷 (què) 吆喝 栖息(qī) 悄然兴起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惊讶自然界迅速的变化,它一刻不停地活动、成长、改变着,在一片绿叶中,似乎 着自地心 的生命——在和风与阳光 的大自然中,时时刻刻 着无穷的生命力。
A.萌动 迸发 滋养 出现 B.涌溢 爆发 滋养 出现
C.萌动 爆发 孕育 涌现 D.涌溢 迸发 孕育 涌现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4.将下列句子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A)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B)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C)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甘露的秘密(节选)
仇春霖
⑴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域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西晋前秦的苻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
⑵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⑶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为了吃到甘露,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建造了一座高二十丈、大七围的承露盘。清朝的乾隆皇帝梦想“长生久视”,也效法汉武帝建造了一座铜仙承露盘。一尊铜仙塑像,立于四米多高的蟠龙石柱之上,手托铜盘,祈求上天赐露。如今这座承露盘,仍坐落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北面的半山之上。
⑷汉武帝和乾隆究竟得到天赐的甘露没有?古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可以断定,在他们的承露盘里,永远也不会得到什么“天酒”“神浆”。因为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
⑸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其中除五倍子蚜虫外,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稼、蔬菜、果木的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柑蚜、苹果绵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都是蚜虫家族中的成员,它们专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是农业的害虫。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植物遭到蚜虫的危害,有的发生卷叶病、黄萎病,有的发生肿瘤病、黑霉病,不仅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大片地枯死,造成灾害。法国昆虫学家莱拉特和凡拉在1880年曾作出一个估计,法国葡萄园受葡萄瘤蚜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万法郎。1951年,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棉田,一度遭到棉蚜的侵害,结果使籽棉减产1.5亿斤。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惊人!
⑹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收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宋代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说:“此露天降,着草木上,如饴糖。”蚜虫的排泄物确实含有较多的转化糖、甘蔗糖和松子糖。据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左右,糖精占20%以上,蛋白质占3%。说它有滋养作用,确是诚言不谬。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实在想不到这东西竟来自小小的蚜虫。
⑺最早揭穿甘露的秘密的是我国明代学者杜镐,他说:“……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一泡虫尿,竟被那些昏庸的封建帝王当做天赐的“天酒”、“神浆”,实在荒唐得可笑!
5.下面依次对文本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⑴-⑵段:甘露在古代被视为“神物”和“圣药”。
B.第⑶-⑷段:介绍汉武帝和乾隆求甘露的故事,并点明甘露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
C.第⑸段:蚜虫的名称、种类、生活习性和危害。
D.第⑹-⑺段:介绍甘露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明代学者就已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