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7月 麦学集纠 July,2008
第4期 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 No.4
· 博士论坛 ·
宋代周礼学文献述论
夏 微
(四川大学 古籍所 ,四川成都 610064)
摘 要:宋代的 《周礼》学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大致可分为传说、分篇、专著、图谱四类;宋
代 《周礼》学文献在训诂上喜与郑、贾立异。并多以义理解经;宋代 《周礼》学文献具有珍贵的经学、史学、文献
学价值。 .
关键词:宋代;《周礼》;周礼学
中国分类号:I{244;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8)04—0102一o5
儒家诸经,周《礼》最晚出,始见于西汉。古今学者对其疑信参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汉末年,
郑玄遍注群经,而尤推尊 《周礼》,其撰 《周礼注》实为汉代 《周礼》学集大成之作。至唐永徽年间,贾公
彦宗郑玄 《注》而撰 《周礼注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至此,《周礼》一书,得郑 《注》而训诂明,得贾
《疏》而名物制度考究大备,后有作者,弗能越也。宋代经学以变古求解放,《周礼》研究不再拘泥于名物
制度的训诂考证,而是直探制作之精义,进而借经抒议,于是考证之学渐变为论辩之学。本文拟对宋代
《周礼》学文献的数量、种类、分布、特点及价值作一全面考察,以明其在宋代经学史以及在 《周礼》学史
上的地位。
一 、 宋代 《周礼》学文献概况
《三礼》之中,“宋人轻 《礼记》、《仪礼》而最重 《周礼》”,…(p.25)以熙丰变法为契机,宋人围绕 《周
礼》的聚讼 日益激烈。较之汉唐,宋代 《周礼》学论著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清人朱彝尊 《经义考》著录
宋代 《周礼》学文献97种,王锷先生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著录宋代 《周礼》学文献 106种,另据笔者统
计,尚可考见的宋代 《周礼》学文献大致有120种左右,其中有22种流传至今。∞《中国丛书综录》将 《周
礼》学文献分为传说之属、分篇之属、专著之属等几类,全面地揭示了 周《礼》学文献的属性,笔者据此分
类法,对宋代 《周礼》学文献进行分类述评。
一 是本 《周礼》一经进行注疏、论说的文献。此类文献在宋代 《周礼》学文献中的数量最大,计94
收稿 日期:2007一II-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 目“儒家文献学研究”(05JJD72009)
作者简介:夏微 (1977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四川大学古籍所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舒大刚研究员。
①宋人夏体周礼井田谱)二十卷 《经义考)云 “未见”,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周礼井田谱二十卷,作者不明,是否为夏氏之
书有待考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确为夏氏之书,则现存宋代 《周礼)学文献为23种。
102
维普资讯
种,是宋代 周《礼》学文献的主流。其中有以“义”为名的,如程璃 《周礼义》、刘彝 《周礼中义》、尤袤 《周
礼辨义》、魏了翁 《周礼要义》;有以“说”为名的,如陈尧英 《周礼说》、王十朋 《周礼详说》、林椅 《周礼摭
说》;有以“解”为名的,如高崇 《周官解》、闻人宏 《周官通解》、黄钟 《周礼集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宋人研治 《周礼》之取向尤重推制作精义,探圣人微旨。以“讲义”、“辨疑”、“释疑”、“考疑”命名的著作
也不在少数,如杨杰 《周礼讲义》、周必大 《周礼讲义》、杨时 《周礼辨疑》、薛季宣 《周礼释疑》、乐思忠 《周
礼考疑》,这反映出宋代经筵讲席和经学怀疑思潮的盛行。此类文献大多已佚,今存仅 l9种,分别是:
王安石 《周官新义》、李觏 《周礼致太平论》、黄裳 《周礼义》、王昭禹 周《礼详解》、胡铨 《周礼解》、朱熹 周《
礼说》、吕祖谦 《东莱周礼说》、史浩 《周官讲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