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岳麓版):阶段性测试15.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岳麓版):阶段性测试1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岳麓版):阶段性测试15.doc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必修三第一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4·潍坊一模)《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善教”的作用,故选A项。 2.(2014·临沂一模)《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从材料“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可以看出董仲舒把正月和上天联系了起来,显示出以天命改造儒家思想的内容,故选D项。 3.(2014·成都一诊)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中“做事讲求道德”属于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自在生活”属于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4.(2014·杭州一模)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民贵君轻 B.天行有常 C.和而不同 D.兼爱非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A项属于孟子的思想;B项属于荀子的思想;C项属于孔子的思想;D项属于墨子的思想。故选C项。 5.(2014·湖南十三校联考)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应该肯定而不应该否定。题目所问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主张,B项是道家思想,认为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源头;C项是商鞅的法家思想,主张变革;D项是墨子的观点;故选A。 6.(2014·商丘)“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的是(  ) A.君主的才能 B.制度的建设 C.人才的任用 D.创新的意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强调了法制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7.(2014·韶关一模)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C.孟子的“性善论 ” D.荀子的“性恶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儒者”“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等有效信息,据此判断属于荀子的“性恶论”,故选D项。 8.(2014·揭阳)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儒家的天人感应观点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关系,人类的行为会上感于天,天会根据人类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