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指导(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导写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诗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 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 4.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生活。 5.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发散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联系自身体会③记叙文或议论文,全文不少于800字。  字面释意: 草萤有耀眼的光芒,但终究是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即使长得很圆,也终究不是真的珠子。    审题立意 请分析以下考生的立意是否正确? 1. 要善于模仿 2.现象与本质 3.借我一双慧眼,辨清假与真 4. 团结就是力量 5.坚守自我,保持本质 6.论“露”与“珠” 7.是金子就会发光 8.遗憾也是一种美 9.人要有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1.正向立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 辨清假与真 2.反向立意 坚持自我,认清自我,坚守本质,找到自我特点,我就是我    最佳立意 优秀习作鉴赏 虚 华 与 本 色 日本人喜欢插花,自牵牛花引入日本后,花道高手千利休将其栽了满园,丰臣秀吉闻信便前往千家看花,去后却见满园已无花,至其厅室忽见一曲朝颜盘于罐中。正惊讶间只听千利休说道:“万千只是繁华,一朵才晓生命。” 牵牛花即便是新物,虽开满园,其美也无法与牡丹、秋菊或朝荷相比,因其花质不同,居于陋罐之中而能不改其艳丽其气蕴者又非是牡丹之类所可相比的。 中国人也说:唯有真才能血性,须从本色见英雄。故可知生命的实质是最重要的,繁华外表熟实无法与真知本色相比。 古代文人所好者无非是隔屏听风、楼台望月、雾内看花、霜中饮酒抑或夜泊于洲之类者,多几分愁绪者当好拍遍栏杆、风中弄舞、折柳攀花了。故他们所写的诗文词曲多带几分愁怨却不失几许清蕴。究其根由,他们的诗文是他们写诗时复杂心境的产物,之后其性情便未见得会如此分明。文人生命的实质应是厚重的而不是后人所认为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故他们的诗文会给人以“清幽雅蓝”之感,这便是真知本色而不是浮华肤浅。 所谓浮华之辞当属唐初之艳丽词工柔情小调,都是些吟花弄月之宫乐词。以致后来初唐四杰力图“博文以变世风”。但当时士大夫迷于“文乐”(乱用文字寻乐子),没有看到此种世俗文风丑陋的本质,居然高呼“当世文辞之盛绝世耳”的虚言。故人若不透过繁华、华丽的表象来触及事物本质,就会造成如“有害世风”类的后果。由文学推及世事,其论亦是如此。 慧能六祖于寺庙中与智达大师相会论及参禅之入定时说:世本无入无定,只是名之为入定耳,或行或止,风起而心不动谓之入,若意念已无风之意象者谓之定。其论虽属唯心主义,但并非皆不可取,由其言语可知做一件事其关键乃是人的本心,不在乎人是在行走还是坐卧,行走的人也可参禅,打坐的人却可能在玩梁园月。故判断一件事物,乃当透过表象究及其本质。由参禅推及世界万物,亦当如此。 诗人云“草萤非火”、“荷露非珠”,由此可见事物表象虽具迷惑性,但本质不同,便可从本质方面予以区别,以求获知事物根源,了知其是虚华还是本色。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白居易《放言》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凯是珠?”草丛间的萤虫,虽然有光,毕竟不是真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浑圆,但终究不是珍珠,乐天居士认识事物的确很理性,而且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也是必要的。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则又应另当别论。 草丛的流萤不是火,但它点缀了黑夜,使夜晚不至于过分的冷寂与孤独,让夜也充满一种温馨美感;荷露虽团亦非珠,虽无珍珠的光彩,但更能让人在荷塘月色下萌生感动,这岂是一粒珍珠放在荷叶上所能办到的?真与假在审美的世界里又何须分得那样清楚呢?白先生自己在忆江南时也诗云:“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花终非火,江水绿如蓝照推理,恐怕也是不合逻辑的。但站在诗文审美的角度上讲,谁又会去追究诗句是否合理呢,而且诗人这样写就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领悟白老对南无限神往。 同样写江南的还有杜牧的一首《江南春》,但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这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句话说得在理,做学问就是得有严谨细致的学风,看来杜牧的确是讲糊话、假话,但凡是有审美情趣的人便不敢苟同。杜牧这样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引起我们对江南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说这样的“假话”说得越多越好,越奇越佳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