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ak建筑群流场模拟中边界条件的设定.docVIP

airpak建筑群流场模拟中边界条件的设定.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irpak建筑群流场模拟中边界条件的设定.doc

建筑群流场模拟中边界条件的设定摘要: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模拟技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高和模拟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边界条件的设定是直接关系到模拟成败的关键。本文对边界设定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计算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水平方向参考取10倍最高建筑的高度,高度方向取3-4倍建筑物高度。计算区域的顶面和侧面对于对称边界,速度边界和壁面这3种边界可以任意选择。出流面可设为完全发展出流边界或速度边界。对于大气层结中性情况,给出了风速廓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一种为节约计算能力而分阶段划分网格的方法。 关键词:边界条件 建筑外流场 数值模拟 1 引言 风是构成室外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群造成的流场变化会对其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更容易引起建筑周围行人高度局部风速的增大,产生不良的风环境,造成人的不适,降低环境质量。如果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模拟研究,问题就可以得到预防和解决。另外流场模拟对于结构风荷载以及自然通风等领域的研究也有价值。风洞模型试验和实测是以往建筑流场研究的主要手段,但都费时费力。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模拟技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高和模拟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作为有力的工具,数值模拟也已被用于建筑内外的流场研究中。在模拟的过程中,除了湍流模型的选择,网格的划分等因素,边界条件也是直接关系到模拟成败的关键环节。目前,数值模拟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不断与风洞试验和实测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对各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使之更加成熟完善。本文结合模拟的例子,对边界设定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讨论。 2 模拟例子的情况简介 本文通过结合一个模拟的例子来说明一些有关边界条件方面的问题。例子是模拟上海某繁华商业街上一个供行人休息的小广场周围的行人高度(1.5至2米)的流场,结合日照等因素综合研究建筑对人及人的行为的影响。小广场周围的大楼高度都在100米左右,形体及其造成的流场情况复杂。建筑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广场周围建筑平面图 城市中下垫面结构复杂。因在同一高度上增温冷却情况不均一,往往引起热力湍流,在高温区有上升气流,在低温区有下沉气流。热力环流只在盛行风速极小或静风时才表现出来[文献1]。因此,在本模拟中可忽略辐射及浮升力的影响。 由于建筑的存在而改变了流动结构,流动不能充分发展。标准k-e模型对于某些情况过大估计了k值,但对于速度场,标准k-e模型与风洞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文献2,3],此外其波动小,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在低速湍流工程上使用广泛。本文选用标准k-e湍流模型,近壁面则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计算。 3 梯度风的边界模拟 任一时刻风速都是随高度变化的。在摩擦层中,对于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主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吹过地面时,受到地面上各种粗糙元(草、庄稼、森林、房屋建筑等等)产生的摩擦阻力作用而使风的能量减少即风速减小,这一层受地球表现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称为大气边界层,它的厚度约为1千米,建筑物模拟的计算区域一般不会超出这个高度。对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的描述常用以下两类公式: 3.1 指数律 3.1.1 假定大气边界层风速剖面符合简单的幂指数分布规律,指数a在梯度高度δ内保持不变,而δ本身只是a的函数,即: (1) 式中Vo为在Zo高度的平均风速。参考高度Zo一般采用10 米。 Vo即取10米高度的平均风速。当Z大于某一高度ZH时,风速趋于均匀V=V(ZH),ZH就是地转风出现的高度。不同的地面条件,幂指数a不同,一般来说,a在0.14-0.40内取值。 3.1.2 指数a的选取 对于指数a的值各研究者提供的值差异很大。 例如,波锐辛科等曾研究过在近地面100米高度以下,指数a与粗糙长度Zo(计算方法见下文公式4,5)具有线性关系: a=0.12Zo+0.18 (2) M.Hussain [文献4] 指出指数也可以用a=Ae-bv式得出,式中A,b是由当地实际条件取得的经验值。结果与当地实测结果相符。 我国“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J 9-87中不同类型地表面下的a值与梯度风高度(即大气速度边界层厚度)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型地表面下的a值与梯度风高度 地面类型 适用区域 指数a 梯度风高度 A 近海地区,湖岸,沙漠地区 0.12 300m B 田野,丘陵及中小城市,大城市郊区 0.16 350m C 有密集建筑的大城市区 0.2 400m 3.2 对数律 3.2.1 对数律是由理论推导得出的。具体推导见[文献5] : (3) 式中表示在地转风高度以下,摩擦层内Z高度出的平均风速;V*表示摩擦速度;k表示卡曼常数,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