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各省月考试题“三新”精选().doc

届高考历史各省月考试题“三新”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届高考历史各省月考试题“三新”精选().doc

2009届高考历史各省月考试题“三新”精选(10):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选择题: (一)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辛亥之后,孙中山认为在袁氏治下,他的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相当成功了。如今所余者只剩个民生主义有待实行,因此旅行布道,苦口婆心,舌敝唇焦,反复演说。孙公主张土地国有、铁路国有和大企业国有。他不反对资本,而反对资本家,主张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0年之后,他甚至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D A.孙中山认识到了民众的力量 B.孙中山认识到不能照搬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C.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开始尚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D.孙中山已经不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2.有人把“中华民国”(1912—1949年)分为:1912—1916年“帝国”、1916—1928年“战国”、1928—1949年“党国”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D ①袁世凯窃国至死都想称帝②新老军阀连年混战③孙中山过早病逝④国民党一党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袁世凯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国民党如果取得政权,最有可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的手段是 A A.强化责任内阁制 B.废除总统制 C.实行政党政治 D.推行三权分立制 4. 宋教仁说:“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负责任是也。”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的目的是 A A. 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B. 总统不承担责任 C.实行政党轮流执政 D. 反对复辟帝制 5.近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C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 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6.(黑龙江省哈尔滨五中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袁世凯统治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主要原因 D A.袁世凯倾向民主,专制意识不明显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强大和坚持斗争 D.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制约 7.(山西省大同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次革命有关 C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二)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考纲未作要求) (三)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如果我们检视1920年青岛海关的年检报告,会发现当时由青岛进入中国的货物以哪一国产品为主 B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2.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街道上每天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车辆——马车、自行车、人力 车、独轮推车、手推车、汽车、卡车、电车……这种现象不能表明当时社会 C A.由封闭走向开放   B.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碰撞 C.从贫穷走向富裕   D.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 C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4.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B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③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以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根本方法为 C A.学习俄国,走十月革命之路 B.建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