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念与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念与方法.doc

第一章 概念与方法 【学习目标】 ② 分工和合作的分析框架及其意义; ③ 制度分析的基本主体和客体特征; ④ 科斯定理及新制度经济学各分支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制度问题的重要性 本节简单指出制度问题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流传的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可以用鲁滨逊的故事加以表述。但经济学并未把该故事讲完,缺乏了岛上多个主体共存从而产生社会关系之后的情节。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对于经济效率来说是非常深远的。 一、新古典经济学与《鲁滨逊漂流记》 作为主流经济学,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深入浅出地讲述其基本理论时,往往喜欢引述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这是他第一部,也是写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鲁滨逊是个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他不喜欢安逸平庸的家庭生活,不顾家人劝阻,几次外出经商冒险。有一次前往非洲贩卖黑人,途经南美洲海岸时轮船触礁遇难,水手、船客全部淹死,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他爬上了一个荒人烟的孤岛,从此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岛生活。鲁滨逊从沉船上将各种生活用品运到岛上,并在这个岛上开始了新的生活,包括捕猎、驯养动物、种植庄稼等。12年后的一天,鲁滨逊发现一群食人族来到了该岛,准备把带来的几个俘虏吃掉。鲁滨逊救了一个俘虏,由于这天是星期五,他便给这俘虏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他又救出了两个俘虏,其中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他们一起生活在这个荒岛上,直到搭乘一艘路过的英国船只返回了英国。 社会中的人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生存,而是以群体的方式得以生存,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直接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则以分工为连点。分工以后,人们才会有交换,互通有无,农民以粮食换取器械,工匠以器械换得食物,人民的生活就会充实。社会有各种分工:工农业的分工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等。这些分工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至于分工产生的原因,亚当·斯密认为是源于人类所特有的互通有无、相互交易的天然倾向,而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850℃的高温中烘烤。为了增强铅芯的强度和光滑度,它们要经过炙热混合气的处理。它包含产自墨西哥的棣傈砬蜡、石蜡和氢化动物脂肪。 我的雪松要接受六层漆制外衣。你知道漆的所有成分吗?谁会想到蓖麻籽种植者和蓖麻油提炼者会与漆有关?他们的确有关。知道吗,即使是将漆做成一种漂亮的黄颜色,其工艺也要涉及一个人举不胜举的个人技能! 请看标签。那是将混有树脂的碳黑加热后形成的一层薄膜。你如何制作树脂?并且考考你,什么是碳黑? 我的一点金属——那个金属箍——是黄铜制的。请想一想所有采掘锌和铜的人,想一想那些有技术能用这些自然物生产出闪亮铜片的人。我的金属箍上的那些黑环是黑镍。什么是黑镍?它是如何被使用的?完整地说清为什么我的金属箍中央没有黑镍,需要整整几页纸。 然后是我的加冕典礼。我的冠冕在这个行业中被不雅地称为“橡皮”,人们用我来擦去自己写错的地方。一种被称为“硫化油胶”的成分就是负责擦去字迹的。它是一种像橡胶那样的产品,要用荷属东印度出产的菜籽油与氯化硫反应后制造出来。橡胶,与流行的概念不同,只起凝结的作用。这里,也有许多种的硫化剂和促进剂。浮石产于意大利;而为“橡皮”上色的颜料是硫化镉。 实际上,千百万人参与了创造我的过程。在这些人之间,每个人都只能认识极少的几个人。现在你可能会说,我把远在巴西的咖啡豆采摘者和其他地方的食物生产者与铅笔制造联系起来,扯得太远了,这是一种极端见解。但我要坚持我的主张。在这千百万人中间,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包括那家铅笔公司的总裁,都只能提供极少的一点点知识。从诀窍的角度来看,锡兰石墨矿工与俄勒冈伐木者之间的唯一差异在于诀窍的类型。矿工和伐木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工厂中的化工师和油田中的工人也不可或缺一样——石蜡就是石油的一种副产品。 二、分工的效率与成本 (一)分工的效率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分工所带来的效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类早期的经济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与三次社会大分工联系在一起,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和商人的出现。亚当·斯密笔下的苏格兰小小制针厂,就生动展现了分工的效率。 我们举一个很不足道的企业——制针厂——作为例子。制针厂的劳动分工经常为人注意,一个没有受到这方面业务培训(劳动分工使这种培训本身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又不熟悉制针机械(也许正是劳动分工使得这种机器的发明成为可能)使用方法的工人,即使竭尽全力,恐怕很少能在一天内制出一根针,而在一天内制出二十根针是绝无可能的。但是,以今天的制针作业方式而言,不仅整个作业是专门职业,而且还分为许多部分,其中大部分同样是专业职业。一个人负责抽铁丝,另一个人负责拉直,第三人切割,第四人磨成针尖来,第五人磨出针头;仅仅磨成针头就需要两三道独立工序;装上针头是项专门工序,涂白是另一道工序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