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其解析.docVIP

2014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其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4.4 本试卷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王勃的《滕王阁序》、、、……皆为“高高在上”所得。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 】千年的诱惑。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秋高气爽、、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糜 良辰 怆(chuàng)然 召(zhāo)唤 B.风糜 良晨 怆(chuāng)然 召(zhāo)唤 C.风靡 良晨 怆(chuāng)然 召(zhào)唤 D.风靡 良辰 怆(chuàng)然 召(zhào)唤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 C.爽气西来两袖清 D.座揽清辉万川月 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既是感悟生命、、 B.既是感悟生命、、 C.既是放牧视野、、 D.既是放牧视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 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 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 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 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 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 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写对联、、、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字。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