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文理学院“”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通知.doc
重庆文理学院“5.12”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通知
校内各单位:
为帮助师生员工掌握应急疏散的方法,熟悉校园建筑物内应急疏散通道标识,懂得按照应急疏散通道标识所指示的路线和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疏散、促进全校师生员工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其它紧急情况的意识和能力,特举行本次“5.12”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各单位组织全体师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见附件),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了解并掌握应急疏散的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路线。本次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求如下:
1、演练时间地点:2011年5月12日14点25分,红河博文馆
2、各教学服务部门中层干部一人及本单位安全员到场观摩。
3、红河校区各教学执行部门认真组织15名学生(每人自带一张小毛巾,并指定一名负责学生干部)参加学校防灾减灾疏散演练,同时另外组织15名师生(分管学生工作书记带队)到现场观摩。
4、5月11日下午4点30分请指定的负责学生干部到图书馆大厅集合,现场布置疏散线路。
5、请观摩人员于5月12日下午2点15分前务必到达博文馆签到并指定位置参与观摩活动。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务必准时参加本次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附件:防灾减灾知识
重庆文理学院学工部安全管理处
2011年5月10日
博文馆现场安排布置如图(大厅):
防灾减灾部分知识
?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
一、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种类有 泥石流、滑坡、 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二、洪涝及其它灾害?: 雨涝、洪水、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三、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四、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五、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六、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 海啸、赤潮。
七、其它灾害
(一)预防雷击的措施: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方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二)防浓雾: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三)冰雹的防御:1.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应将人畜及室外的物品都转移到安全地带。2.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3.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4.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5.有时,冰雹会伴有狂风暴雨,需特别注意预防及躲避。
?
防震知识宣传手册
一、抗震防震
★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docx
-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课件)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电信研发工程师L1题库.xlsx VIP
- DBJD25-67-2019 甘肃省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地区基价 不含税 中册.docx VIP
-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pptx
-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2025年新修订版).pptx VIP
- 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业务架构及技术架构4A架构设计方案.pptx VIP
- 组合式空调机组运行调试使用及维护.pdf VIP
- 工程类邀请招标文件参考模板.doc VIP
- 电力内外线课题六 配电线路设备.ppt VIP
文档评论(0)